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17日電(記者王卓倫)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成功將細菌產生的毒素編碼成mRNA(信使核糖核酸)分子并將其直接傳遞給癌細胞,然后誘導這些細胞產生毒素,從而讓癌細胞“自殺”。 根據公報,研究人員將假單胞菌家族產生的有毒蛋白質的遺傳信息編碼到mRNA分子中。這些mRNA分子被包裹在研究人員開發的脂質納米顆粒中,并用抗體覆蓋,以確保產生毒素的mRNA分子可以到達癌細胞。然后,研究人員將這些脂質納米顆粒注射到患有皮膚癌小鼠的黑色素瘤中,結果發現,單次注射后44%至60%的癌細胞會消失。 領銜這項研究的特拉維夫大學什穆尼斯生物醫學和癌癥研究學院教授丹·皮爾說,化療可通過血液輸送小分子來有效殺死癌細胞,然而這一手段缺點顯著,導致健康細胞也會被殺死。 皮爾說,這一研究采用假單胞菌和黑色素瘤的原因是易于操作。許多厭氧菌會分泌毒素,而這些毒素中的大多數可能可以通過本次研究的方法被利用。未來,或許只需在腫瘤上注射一針即可使癌細胞實現“自殺”,且不對健康細胞構成損害。此外,由于可以使用不同的天然毒素,這一手段還可避免化療時常出現的癌細胞抗藥性。 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治療診斷學》上。 |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