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已盡一峰孤,立馬行人莫疾驅。 從此蜀川平似掌,更無高處望東吳?!?/p> 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詩人范成大從廣西調任四川,歷經數月、途經千里,才到達遂寧,始見平川。年屆半百的范成大想起一路跋山涉水,思鄉之情涌上心頭,登高回望之時,心中必是百感交集。 千百年后,蜀地走出一位軍旅作家,他耗時近三十年,用同樣的題目《望鄉臺》,描繪了近一個世紀里,川陜交界的巍峨大山深處,一家三代人的命運變幻和悲歡離合。這部一百三十萬字的“巨著”里,有芳草遍地、青瓦炊煙,有慈祥的父母、人間的恩愛,更有濃濃的鄉愁。 鄉愁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常見主題,也是漢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文化基因?!芭R高臺,望故鄉。地千里,天一方。極目外,空茫茫。孤云飛,不我將。安得羽翼西南翔?!弊骷亿w偉用這座“望鄉臺”向故鄉和母語深深致敬。 趙偉出身農家,1990年入伍,先后就讀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2009年轉業到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他是部隊走出來的作家,先后著有短篇小說集《兵戀》、中篇小說集《營盤舞》、長篇小說《壁州兵事》、長篇報告文學《深圳武警》等作品。2012年3月,北京出版社首次出版《望鄉臺》,并被列入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大事記;2015年,《望鄉臺》入圍參評第九屆茅盾文學獎;2022年,作家出版社再版這部小說,結構更加精致,語言更有節奏,小說可探索的藝術空間也更加廣闊。 上市后兩個月,這部小說進入全國銷量前十,也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莫言稱“《望鄉臺》是一部巨著”;新華社高級記者肖春飛報道“《望鄉臺》抒寫了中國的百年鄉愁,是繼《紅樓夢》《曾國藩家書》之后又一部傳承中國家風文化的精品力作”;著名紅學家李明新說“《紅樓夢》寫貴族生活,舞臺是大觀園,精雅細致,《望鄉臺》寫鄉村生活,宏闊粗獷,兩部作品都觸及人類精神,一樣深邃和放達”;散文家余義林稱“《望鄉臺》是中華文明的血脈”;著名評論家張志忠評價《望鄉臺》“寫鄉村、寫底層百姓,是民族心靈的清醒與撫慰”;著名作家、編劇石鐘山慨嘆“《望鄉臺》載述中國二十世紀一百年間的風雨,中國從農業文明走向城市文明的巨變中我們這個民族所展現的道德情懷”。2021年,《望鄉臺》被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的師生們列為現代先進作家作品課題,設立課題小組進行研究。 《望鄉臺》用溫暖、深情的母語訴說著百年鄉愁里的喜怒哀樂,抒寫了中國鄉村家族對人性和文化的堅守,展現了近百年來中國的人性狀態、家庭狀態、社會狀態。它從底層勞動者的視角直面最基本的問題:生而為人,應如何求食生存,又如何立身處世?這也是母語最初的關切。面對百年巨變,祖輩們留下的家風家訓是否早已被拋棄,在現代文明和城市文化的全面侵逼下,中國幾千年以來形成的農業文明和傳統文化又該何去何從?凡是種種,答案也許就在我們回望故鄉的那一刻里,就在趙偉的《望鄉臺》中。(劉克) |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
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