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7月14日宣布,將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 當天,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世衛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聯合發布阿斯巴甜危害與風險評估報告稱,基于阿斯巴甜具有人類致癌性的“有限證據”,將其歸類為“可能致癌物”(IARC 2B類),并重申建議的日容許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內。 世衛組織兩大機構的評估結果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評估結果為我們每日的阿斯巴甜攝入量提供了標準。 據介紹,IARC根據致癌證據的高低把致癌物分為三大類: 1類具有人類致癌性,2A類對人類很可能致癌、2B類對人類可能致癌但缺乏充分科學證據,3類為尚無法分類。 此次阿斯巴甜雖被列為2B類致癌物,但兩大機構的評估都認為阿斯巴甜對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在實驗動物中發現的致癌證據也有限,與導致有關癌癥的可能機理證據同樣有限。同一等級致癌物的還包括泡菜、機動車尾氣等。 致癌等級不等于致癌強度,IARC只是根據致癌證據的強弱劃分致癌等級,其中酒精、黃曲霉毒素都被劃定為1類致癌物,但兩者的致癌強度與毒性卻明顯不同。 此外,致癌存在一個概率問題,含酒精飲料、檳榔果早已被列入1類致癌物,連我們最為常見的紅肉也被列為2A類致癌物,所以正常情況下只要根據膳食指南適量食用就沒有問題。 從“糖”到“代糖”談談我們對健康的定義 大家都知道,過量攝入糖會增加肥胖、齲齒、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對健康不利,所以減少糖的攝入已成為健康飲食的共識。但愛吃甜是人的天性,這是由人類基因決定的,吃甜可以為我們增添很多快樂,這也是在人們意識到過量攝入糖的危害后,低熱量或0熱量的代糖順勢出現并風靡全球的內在動力。 無糖飲料、無糖口香糖、冰淇淋、酸奶、糕點、餅干和維生素咀嚼片等食品中都可能含有阿斯巴甜等代糖。 大多數代糖既有甜味又提供很少能量或者幾乎沒有能量,看起來好像是控制體重的絕佳選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然JECFA等權威評估機構經評估認為甜味劑安全性沒有問題,但這不意味著甜味劑可以任性吃。 早在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項有關非糖甜味劑的最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苷等非糖甜味劑。建議也是在提醒人們不要過度依賴代糖。 從長期來看,用非糖甜味劑代替糖并不能幫助控制體重,長期大量使用還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致癌的風險。 根據JECFA的評估得出結論,人們可在每公斤體重0-40mg的每日允許攝入量限量范圍內食用是安全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無糖甜味飲料盡量少喝,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飲品。 酸甜苦辣咸中的甜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元素。當我們感到生活壓力大或焦慮時,吃上一些甜味食品,中樞神經系統就會分泌讓人快樂的多巴胺,讓人感到放松、愉快。 糖與代糖本身都不是洪水猛獸,真正可怕的是長期攝入過量的糖和代糖,它們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劑,我們可以偶爾吃點甜食、喝點甜飲料,把糖和代糖當作日常生活中偶爾的愉悅體驗,既可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又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只要不把他們當成每日生活中的必備食物即可。 除了糖與代糖,青椒、洋蔥、生菜、胡蘿卜等蔬菜以及大部分水果中都有甜味,都是帶給我們甜味感受的天然好食材,需要指出的是,香蕉、蘋果、桃等水果含糖量高,但只要根據營養指南建議平均每天食用半斤水果,還是會給身體帶來益處。 減肥不一定要過度依賴代糖,也不必刻意追求0糖0卡,做到吃動平衡、適量運動,合理膳食、食物多樣,保持愉快心情,這些才是健康生活的必需。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后 北京物資學院副教授 北京食品學會老年食品與健康專委會主任委員 王國義 |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
202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