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霍林河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霍煤集團)大樓會議室,96歲老兵顧克明在鮮紅黨旗前再次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70年前,顧克明曾在抗美援朝戰場“火線入黨”,卻因介紹人壯烈犧牲未能如愿,如今莊嚴宣誓,老人“此生無憾”。70年間,無論在戰場殺敵,還是兩次投身國家重大項目艱苦創業,或是離休后用自身經歷作為紅色教育“活教材”,顧克明都絕無畏縮逃避,他用一心向黨、矢志不渝的一生,寫就最莊嚴的入黨誓詞。 建黨百年之際,顧克明再次申請入黨,去年底被批準成為預備黨員。今年時值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烈士暮年的他在黨旗前再次宣誓入黨。 爭當英雄 朝鮮戰場“火線入黨” 顧克明1927年出生在廣西北流,于1947年考入黃埔軍校第22期。1949年3月,他被分到國民黨部隊。“每天疲于奔命,那真是兵敗如山倒,后來我帶著十幾名士兵在安居鎮成為‘解放戰士’。”經數月思想改造和切身比較,他醒悟到在軍校受了欺騙教育,認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真面目。“只有共產黨才是真正革命的組織,我決心跟隨黨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 顧克明特別注意學習黨的政策,并加倍努力工作。在修綦江鐵路及調到華北軍區炮兵部隊后,三獲嘉獎,“我想用實際行動向組織靠攏”。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后,顧克明去前線的意愿很強烈。“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最光榮的任務,我希望能在戰場上立下新功勞。”1953年初,他隨部隊入朝作戰。 戰場上,他一次次被共產黨員沖鋒在前、不怕犧牲的精神折服。一次潛伏,幾名黨員和戰士在酷寒中的陣地至死未動,就怕暴露目標。部隊夜間行軍,走山路時有人不慎墜崖,大家就把綁腿帶纏在一起,幾個人拉著一起走,帶隊走在最前的,幾乎都是黨員。“共產黨員敢打敢拼、爭做英雄,那股豪氣點燃了大家的斗志!”他感慨地說。 備受感染的顧克明在炮兵連主動請纓,深入敵方潛伏偵察。他測算提供的敵軍坐標又快又準,一批敵指揮所、輜重車輛被擊毀。為鼓舞士氣,連隊在入朝當年批準戰斗骨干“火線入黨”。炮位上,顧克明和三名戰友高舉右拳,莊嚴宣誓。 然而,幾天后陣地遭襲。顧克明從地下掩體內的指揮所領取了偵察任務,正在往出跑的時候,陣地遭遇了又一輪空襲。“炮彈在身邊爆炸,我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他痛心地說,醒來時已經躺在救治所里了。后來他才知道,爆炸時自己靠近地下掩體出口,有一半身子被埋在土里,掩體深處的戰友則幾乎都犧牲了。 “入黨介紹人是李指導員、張文書,都犧牲了,也沒人給我證明了,我就不再提入黨的事。”顧克明說,從那以后,他在戰場一心只想殺敵報仇。 矢志不渝 兩次創業一心為國 1954年7月開始,隨部隊回國后的顧克明,作為首批建設者,先后兩次參加國家重大項目艱苦創業,共立三等功3次、受通令嘉獎5次、獲物質獎勵15次。 ——荒涼平臺,十載青春建靶場。1954年,顧克明來到吉林白城,成為我國首個軍械試驗靶場(現“白城兵器試驗中心”)的“拓荒者”。白城靶場是國家對新式常規武器進行設計定型、生產定型的把關鑒定權威機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95%以上的常規兵器都是在這里試驗定型后裝備部隊的。 “靶場在白城北大崗,是一個高出地面的大平臺。”當年那里荒無人煙,只有一個廢棄日軍機場。最開始建臨時靶場,尚有機庫可用,建正式靶場時,完全在荒原上,“夏天蛇蟲多,冬天風雪大,晚上到處是野狼嚎叫”。 1956年,顧克明帶領十幾名民工來到距離臨時靶場20多里的一片荒原中,開始為建設正式靶場做準備。顧克明說,那里方圓70公里沒有人煙,我們蓋的第一棟建筑是給測繪人員做飯的簡易廚房。作為工地上唯一的技術人員,顧克明白天帶著民工一起蓋房子,晚上民工回家后,他還要獨自留在工地看守建筑材料。“野狼在不遠處直叫喚,我就點著火把抱著斧頭睡。” 在靶場工作的十余年間,顧克明先開始搞工程建設,后來又做施工監理等工作。他說,我一直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組織派我干啥就去干啥,不會做的就抓緊學,不論干啥都要干好。 他保質保量在一年內帶隊完成超1.2萬平方米的建筑任務,提出20多項合理化建議,為國家節約17萬元經費,榮立三等功2次。“前期很苦,但國家開始自主研發武器,能不能用、怎么改進,都得做試驗。作為‘火線入黨’的軍人,我深知這個靶場的重要性,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務。” ——二次從軍,勁頭不改永向前。1966年,顧克明轉業到白城市建筑工程公司。1977年,他來到內蒙古霍林河,成為我國首個自主設計建設的現代化露天煤礦的首批建設者。 “當時急需專業人員,組織上來公司招人。”后來聽說條件非常艱苦,3個報名的人只有他不顧家人反對去了。“當時全國煤炭緊缺,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機會為國家開發這么大的煤礦?當年我50歲了,還能為國家創業出力,是難得的機會。”回憶起當年的決定,他仍激動不已。 為加快建設,1978年基建工程兵第44支隊組建,顧克明二次從軍。在申請書上,他寫的一首小詩引人注目:“天下有志人未老,年過半百重參軍。喜看四化展宏圖,愿把余生獻煤田。” 霍林河的艱苦遠超白城,這里冬季氣溫常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顧克明到霍林河的頭幾年,這里沒有一間房、沒有一棵樹、沒有一條路。大家住了五六年地窨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風,有一年大雪災,兩個年輕人被凍死在地窨子里。 第一次過年回家,顧克明坐著四輪車走了兩天才到有路的鄉鎮。車外大雪紛飛,他坐在車里被凍到全身僵硬,被別人抱下車放在房子里后,緩了一個多鐘頭四肢才有知覺。但是過完年,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霍林河。 “環境惡劣,還有生命危險,但我沒退縮。”他說,自從當年在解放軍隊伍轉變思想起,他就決心永遠跟黨走,無論在戰場殺敵,還是在靶場、煤礦創業,絕無畏縮逃避的道理。 暮年入黨 本色不改奉獻余熱 鮮紅的黨旗前,一位耄耋老人身穿綠色老軍裝,胸前佩戴著黨員徽章、勛章。老人右拳高舉、目光如炬。這是4月6日,顧克明宣誓入黨的一幕。“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此時宣誓入黨,此生無憾。”他激動地說。 長年在黨的教育、培養和鼓勵下前進的顧克明,在建黨百年之際萌生了交一次“特殊黨費”的想法。2021年6月,94歲的顧克明找到霍煤集團離休干部支部的王志剛,想要把一個月的退休金作為“特殊黨費”交給組織。 王志剛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就暫收錢款,讓他等等。經與組織部門溝通,顧克明沒有入黨手續,特殊黨費無法接收。“我建議顧老爺子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但他‘固執’地說,馬上要建黨百年了,自己也活了快百歲,就想要感謝黨的恩情。”王志剛說。 深受觸動的顧克明,于2021年7月1日正式提出入黨申請。得知顧克明提出入黨申請,有的老同事問他:“你都九十好幾了,還有幾年活頭,為啥還要申請入黨呢?”顧克明說:“入黨是我一生的愿望。” “在朝鮮我沒再提入黨的事,一想起犧牲的戰友就難受,好長時間才過了那道坎。”直到20世紀60年代,顧克明才又提出申請,因大環境及家庭出身,未能如愿,但黨支部書記告訴他,組織一直把他當積極分子看待,不要灰心,要經得起考驗,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從那之后,他把入黨的念頭埋在心底,用行動踐行對黨的熱愛和忠誠。1986年,顧克明退休,“感覺自己老了,對黨對國家沒啥用了,也沒再申請入黨”。 但組織沒忘記他,常請他去企業、社區、學校以自身經歷作紅色教育,每次反響都很好,邀請他的黨支部也越來越多。這讓顧克明感到自己還能為黨發揮余熱,因此在繳納“特殊黨費”未果后,內心再次燃起了申請入黨的火苗。 霍林郭勒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偉說,顧克明加入解放軍后,堅決跟黨上戰場、建靶場、開煤礦,他用不畏艱險、不懼犧牲的行動,證明了跟黨走的決心。有關部門在嚴格核查他的歷史經歷和檔案資料后,采用上門送學、定期談話等培養方式,于去年12月29日接收他為預備黨員,并在今年為他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 顧克明在講座中,講志愿軍戰士英勇作戰,講產業工人大干特干,講國家強盛和生活蒸蒸日上,卻很少講自己的光榮事跡。直到顧克明再次申請入黨,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才知道他火線入黨的故事。他說;“不管是參軍打仗,還是后來參與國家建設,都是一個年輕人在黨的教育感召下應該做的事,和犧牲的戰友、同事比起來,這都不算什么。” “我這一生見證了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我要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更多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顧克明堅定地說。 (記者 劉懿德 魏婧宇) |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
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