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作為美麗中國“皇冠上的明珠”,國家公園是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從青藏高原到南海之濱,國家公園中的珍禽異獸不斷回歸,萬物共生的和諧畫卷徐徐展開,盡顯自然之瑰麗。 近些年,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污染等環境危機席卷全球。中國積極應對挑戰,國家公園建設就是重要工作之一。之所以強調國家公園建設,不僅因為它有助于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還在于它可以提供生態產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讓居民在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中得到實惠。 在多方努力下,我國國家公園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生物多樣性保護卓有成效,交出亮眼的綠色“成績單”——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整體保護;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野生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萬物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正在國家公園成為現實。 不僅如此,得益于國家公園建設,我們還實現了在保護中改善民生。隨著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恢復向好,國家公園不僅成為了珍稀物種的“世外桃源”,也為周邊民眾提供了一批優質的生態產品和服務。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啟動實施黑木耳提質增效等一批民生項目,武夷山國家公園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生活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域內的牧民借助旅游契機經營起了民宿……生態保護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相得益彰,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綠色發展成果,吃上了“生態飯”。 應當看到,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堅持不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更加注重采用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方式,這就需要我們把打造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具體來說,要科學系統謀劃,繼續加大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政策供給和支撐保障,扎實推進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和建設工作。與此同時,要統籌保護與發展,在抓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支持地方建設環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通過構建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品牌、適度發展生態旅游、扶持綠色創新產業等方式來帶動區域經濟。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生態環境的價值越來越重要的當下,我們應當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主動尋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國家公園建設的目標,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不謀而合,不斷推進國家公園建設的過程,也正是進一步釋放“生態紅利”的過程,更是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建設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共同譜寫國家公園建設的新篇章,我們接下來要做的,還有很多。(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