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深圳9月25日電 (記者 蔡敏婕)醫學科技如何創新地服務人民生命健康?除了新型疫苗,以RNA為基礎的生物技術還能帶來什么?一滴水為何能瞬間點亮20W的燈泡?如何基于最新科學發現研發更好的降脂藥物?高溫乃至室溫超導體到底從何找起?第三屆“青年科學家50論壇”24日在深圳開幕。論壇現場,科學家們結合自身科研進展與成果做了學術前沿分享。 “青年科學家50論壇”是為“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臺,也是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平臺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喬杰帶來了《醫學科技發展創造性動能的挖掘和注入》學術報告,分享醫學科技創新之路。她指出:“踐行醫學科技創新之路,一是‘挖掘’,深入探究醫學科技創新的源頭;二是‘注入’,為醫學科技創新的發展輸送持續的動能。然而,無論技術多么先進,人才永遠是關鍵。我們必須在多個維度深入挖掘、精心培養臨床科學家,為國家的科技戰略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 “以RNA為基礎的生物技術已經蓄勢待發,呈現不可阻擋之勢。”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雪梅在《RNA:生物技術的前沿》報告中講道:“作為‘DNA到RNA到蛋白’這一中心法則的中心分子,RNA自然具備影響生命活動的功能,也就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操控RNA產生推動醫藥及農業發展的新技術。自從新冠疫情中mRNA疫苗異軍突起,RNA走向前臺,成為生物醫藥及先進農業領域的明星分子。”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人體膽固醇水平受到遺傳和飲食的雙重影響,背后的分子機制是什么?降脂藥物有哪些?各有什么優缺點?如何基于最新科學發現研發更好的降脂藥物?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宋保亮在其學術報告《飲食、遺傳與膽固醇代謝》中給出了答案。 青年科學人才是國家科技發展的生力軍。根據《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我國科技人力資源以中青年為主,39歲及以下人群約占四分之三,年輕化特點和趨勢明顯。 科學人才培養中,怎么發掘“潛力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認為:“最重要的是興趣驅動,這是我們組建隊伍時非常強調的,作為老師要尊重青年人的興趣,幫他們找到適合做的事。” 好的科學獎勵體系應該是怎樣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竇賢康表示:“雖然‘錢’越多越好,但是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在確定的邊界下怎么把有限的經費投入給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學家身上。” “科學是頂級人才的競爭,科學家要把研究作為一生中最大的愛好才可能走得更遠,沒有興趣堅持不到最后。”竇賢康同時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這一代人真正要實現中國科學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階段中要定下心來,遠離一點世間的喧囂。”(完) |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