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9月26日電 (記者 梁婷)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加速從“發好電”向“用好電”升級,新能源產業聚鏈成群。湖北省政府新聞辦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上述消息。 宜昌依托全國15%的磷礦、10%的石墨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磷酸鐵鋰等鋰電關鍵材料,延伸發展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等綠色能源產業,一批頭部企業重倉入駐,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初具規模。目前,全市在建(擬建)新能源新材料項目63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 宜昌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葉楊介紹,該市探索拓展清潔能源應用場景,率先在長江流域實現了港口的岸電全覆蓋,加快公務船、旅游車船、運礦車船、港口作業船舶電動化替代更新。 葉楊表示,宜昌將重點圍繞打造清潔能源之都、打造中國動力心臟、打造三峽庫區低碳樣板三方面,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其中,依托長陽、五峰、遠安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多能互補,電源、電網、荷載、儲能一體化基地,推動世界水電之都全面升級,加快構建以水電為主體,新能源和頁巖氣互補的清潔能源多元供應體系。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宜昌)綠色能源發展大會將于10月10日至12日在宜昌舉行,大會旨在推進清潔能源領域各界合作,促進“風光水儲氫”“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完) |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