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題: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談自貿試驗區十年建設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 9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交通運輸部水運局負責人易繼勇、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司長陳振沖、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介紹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 攝 2013年9月29日,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運行,隨后發布實施全國首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 十年前,中國為何要建立自貿試驗區?十年來,自貿試驗區為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發揮了哪些作用?新起點上,自貿試驗區建設還將如何發力?新華社記者近日采訪了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偉。 重大戰略決策: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十年來,自貿試驗區從上海起步,黨中央先后決策部署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它們敢為人先、大膽創新,打造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楊正偉開門見山地給出評價。 作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親歷者,他回憶,2013年中國設立首個自貿試驗區之際,全球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國際經貿規則加快重構,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面對的機遇和挑戰也出現新變化。中國要更好把握歷史機遇期,必須處理好與國際經貿規則和通行做法的關系。 “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開展先行先試,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尋找新突破,這確確實實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楊正偉說。 談到擴大開放,負面清單是個備受關注的關鍵詞。 2013年7月,中美第五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雙方達成共識,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 “今天,我們談高水平開放都會談到負面清單。但在十年前,當外方提出要用負面清單跟我們進行投資談判的時候,負面清單對我們來說還是新生事物。”楊正偉說,黨中央設立自貿試驗區,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試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實踐證明,我們管得住、管得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于2017年推向全國,我們對外開放的步伐也越邁越大。” 他介紹,與2013年相比,目前我國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縮減幅度超過80%,在各個領域的開放水平均有大幅提升:農業方面,僅種業領域尚有部分限制;制造業方面,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清零,實現全面開放;服務業方面,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0.4%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18.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5.1%,增速高于全國24.2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試驗田”:以制度創新為核心 “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推動‘制度良種’在全國生根發芽。”楊正偉說。 他介紹,在國家層面,自貿試驗區累計總結提煉形成了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在地方層面,各地結合自身發展實際,自主推廣28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推出第一張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出臺第一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建成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設第一個自由貿易賬戶、實施第一批“證照分離”改革……楊正偉說,十年來,自貿試驗區推出一大批改革創新舉措,有效發揮了制度創新的“頭雁”效應。 以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為起點,黨中央先后分6批部署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進行自貿試驗區合理布局,可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更好地驗證試驗成效。”楊正偉說,自貿試驗區已經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中。 高質量發展新高地:打造先進產業集群 楊正偉介紹,各自貿試驗區圍繞戰略定位和產業優勢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建成了油氣、生物醫藥、工程機械等一批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推動融資租賃、保稅維修、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范者和引領者。 上海自貿試驗區形成以“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浙江自貿試驗區推進油氣全產業鏈改革創新;江蘇自貿試驗區集聚40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湖南自貿試驗區工程機械產業集群規模排名世界第三…… 細數各自貿試驗區在產業鏈集聚方面的顯著成績,楊正偉認為,推進差異化探索,能使不同地方的經濟特點、產業基礎、地理條件、對外交往等各方面的優勢得到更好發揮,形成更多高質量的創新發展經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 楊正偉表示,將按照黨中央的統籌部署,推動加大賦權力度,把更多改革事項優先放到自貿試驗區試點;提升開放水平,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持續擴大市場準入水平;增強發展動能,鼓勵各自貿試驗區聚焦特色重點產業開展全鏈條集成創新,打造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