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0月6日電:真理之光照亮奮飛航跡——海軍某部飛行軍官劉嚴嚴深學力行黨的創新理論記事 新華社記者高玉嬌 我國某海域,夜色如墨。 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完成夜間訓練的數架戰機平穩降落。 走下戰機,海軍某部飛行軍官劉嚴嚴迫不及待到講評室進行復盤,這次訓練他帶領機組實現了夜間作戰能力的新突破。 “我們就好比一把鋒利的‘魚叉’,時刻準備消滅潛藏在航母周圍的來犯之敵?!眲绹郎癫赊绒鹊叵蛴浾呓榻B他的戰位。從塔臺向外望去,目之所及只有一片汪洋。在這里,駐扎著我國首支航母艦載機部隊,放飛了我國首架某型艦載直升機,奮斗強軍的熱土為劉嚴嚴和戰友們深學力行黨的創新理論提供充足養分。 從飛行學員到領航員再到戰術指揮長,一路成長,劉嚴嚴始終忘不了人生中第一次入黨宣誓—— 2011年,作為所在學員隊第一批入黨的飛行學員,他們在煙臺東炮臺旁莊嚴宣讀入黨誓詞。此處,一百多年前興建的炮臺見證了北洋水師的潰??;不遠處,坐落著的海軍航空大學,培養了一批批海軍飛行軍官昂首奮飛向海天間。 “向海圖強,有黨的領導,有海無防的屈辱歷史絕不會重演!”歷史與現實的交匯,激勵劉嚴嚴更加刻苦投入學習訓練。4年后,他以專業排名第一的成績來到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 報到第二天,劉嚴嚴就被叫去參加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這是這支部隊每名飛行人員的“必修課”。 “一股從未有過的知識恐慌感撲面而來,這里的理論學習和備戰打仗緊緊聯系在一起。”劉嚴嚴感到,學不好黨的創新理論,就跟不上走向未來戰場的步伐。 此后,劉嚴嚴把理論學習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出海訓練,他每天給自己定計劃,只要不飛行,就見縫插針學;休假時,他也帶著滿背包理論書籍,“學理論就像挖深井,只有用力挖、往深里頭挖,才可能嘗到甘泉?!?/p> 大洋深處,海浪翻騰。 一次實彈射擊訓練任務中,劉嚴嚴帶領機組兩次射中靶標,如果第三枚魚雷也擊中目標,將獲得全勝。 沒想到,這枚魚雷的發射方向卻讓機組產生了分歧:實際測量得到的射擊方向與方案不一致。 “唯上不唯實,不是馬克思主義!”劉嚴嚴的話一語中的。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魚雷正中靶標,任務圓滿完成。復盤推演時發現,水下靶標受洋流影響而偏離預定航線,如果按方案預設方位發射,魚雷勢必脫靶,團隊數個月的努力將付之東流…… 這些年,隨著新型武器裝備列裝,“成長的煩惱”接踵而至——如何深挖裝備性能、如何建強人才隊伍、如何高質量融入體系,都直接關乎航母編隊“水下之盾”是否堅固。 從辯證思維中尋找戰術轉換的方法論、從底線思維中摸索防御半徑的邊界值、從創新思維中求索陣位排布的最優解……一個個“問號”被拉直的過程中,劉嚴嚴認識到,理論求索的“深與淺”和對接戰場的“實與虛”緊密相連。 一次艦機協同訓練中,明明各兵力都做到了自己的“極限”,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復盤推演時,各方都基于本兵力的考量各執一詞。 “體系練兵,不能只盯著自己的極值,而要取最大公約數?!眲绹罀伋鲇^點,建議大家破除“只管自己一畝三分地”等觀念,找到實現優勢互補的平衡點。 深夜,10余名各專業骨干在艙室內深入交流,不斷推動艦機協同訓練走深走實。 “科學理論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也必將成為我們克敵制勝的‘好妙招’。”劉嚴嚴把戰略思維、系統思維等理論融入戰術訓練,并主動把駕駛、聲吶等專業納入學習范圍,對戰機座艙了如指掌,對空中特情處置方案爛熟于心,與戰友共同取得10余項實戰化創新成果。 “我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深信不疑?!眲绹栏嬖V記者,他一直保存著兩張家鄉的照片,一張是童年所拍,“泥巴墻,泥巴凳,除了泥巴沒家當”是當時境況的真實寫照;另外一張是近年所拍,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已經樓宇林立。 望著宿舍桌子上的航母模型,劉嚴嚴感慨道:“生逢偉大時代,我們不僅僅起降在航母上,更是起降在乘風破浪的‘中國號’巨輪上。” 2023年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也是劉嚴嚴32歲的生日。 那天,這位從小村莊走出來的人民海軍艦載機飛行軍官,正身處西太平洋的碧波中,隨中國航母駛向越來越遠的深藍。 “我們的使命任務是保衛祖國海疆,有效維護我國利益,向世界傳播我們熱愛和平的美好愿望?!眲绹佬判臐M滿,“我們想干的事業,一定能夠干成!” |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