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點好事不夠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水北商會辦公樓里,這幅標語令人印象深刻。 水北鎮位于五縣十鄉(鎮)交界處,曾因民風彪悍,被稱為“是非之地”,矛盾糾紛多發一度成為當地“心頭之患”。2012年,在當地黨委領導下,這里誕生了江西全省最早的鄉鎮商會——水北商會,通過引導本土企業家參與基層治理,利用鄉賢的影響力,協助化解矛盾、定紛止爭,很多陳年矛盾煙消云散。從動不動拳頭相向到有事好商量,從兩村“結仇”互不嫁娶到和好通婚,把互不相讓的“糾紛之地”變攜手合作的“發展高地”……鄉風村貌為之一新。 當地黨委政府順勢而為,在商會成立黨委,引領發展出“舉黨旗、抱團干、帶民富”的“黨建+鄉鎮商會”模式,在繼續參與基層治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商會會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萬企興萬村等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時,對水北商會引導民營企業家參與脫貧攻堅的做法給予肯定。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聽取關于水北商會帶領138家企業320名會員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匯報時,稱贊這一行動是“壯舉”。 目前,“黨建+鄉鎮商會”基層治理模式已覆蓋渝水區所有鄉鎮,并在新余全市27個鄉鎮推廣。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養老。”脫胎于水北商會會員創辦的公共食堂的頤養之家,目前全區共建成227個,180個行政村全覆蓋,供養老人3253人,鄉鎮商會先后為之捐款捐物3500多萬元。 “有了書的陪伴熏陶,我覺得我們跟城里人沒有什么兩樣。”留守兒童胡可心,因為家門口有了一座圖書館、常讀書而變得陽光自信,成為水北中學品學兼優的學生。水北商會在鎮上捐資修建的這座圖書館,是渝水區鄉鎮商會支持教育、關心下一代的一個縮影。 “今年,鐵皮石斛就可以采收,年收益預計可達30萬元。村民在基地務工增收,29名脫貧戶從中分紅,村集體年收入預計增加6萬元,一舉三得呢。”在水北商會常務副會長習潤根領辦的慕江村習家村小組鐵皮石斛種植基地,村支書簡華高興地說。目前,渝水區鄉鎮商會積極參與推動共同富裕,單獨或聯合組建工廠化養魚、果凍橙等致富帶頭人專業委員會6個,建成培育中心1個、實訓基地5個,培訓致富帶頭人300多人。 善解疙瘩化解陳年矛盾,熱心公益支持一方民生,領頭創業帶動農民增收,搞活經濟促進共同富裕……渝水區通過鄉鎮商會組織動員民營企業家助善治促共富,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記者 謝銳佳、張典標) |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