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中國對全球人權治理又一重要貢獻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剛剛閉幕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4屆會議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中國和玻利維亞、埃及、巴基斯坦、南非等國共同提交的“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決議。這項中國主提的決議草案得到發展中國家廣泛支持,80個國家加入共同提案國,無需進入投票環節即獲一致通過,充分表明中國在全球人權治理的舞臺上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出的重要貢獻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國際認同。 這次決議著眼于人權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推動各方圍繞不平等和經社文權利達成共識;著眼于賦權與賦能的平衡,呼吁加強國際合作,通過能力建設等促進經社文權利;著眼于具體的國際合作機制,提出設立經社文權利知識中心,為各國就有關問題開展平等交流提供平臺,分別從怎么看、怎么辦以及具體措施三個層面提出了推動全球人權治理的中國方案,有力回應了要求加大經社文權利投入、構建公正包容國際秩序的強烈呼聲,順應了多邊人權體系再平衡再出發的歷史潮流,必將有利于國際人權事業健康長遠發展。 中國主提決議草案獲得一致通過,反映了全面平衡推進人權事業發展的國際共識。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經社文權利包括享有足夠食物、適足住房、教育、健康、社會保障、參與文化生活、獲得飲用水和衛生設施以及工作等權利,與幸福感密切相關,而這些權利的保障必須基于發展權的實現。中方專門提到要“通過能力建設等促進經社文權利”,這體現了中國人權觀的一個重要認知:人權的實現需要賦權,即通過法律保障人的權利;也要賦能,即要增強實現人權的能力。放眼全球,一些國家內部,政治權利的平等并未帶來經社文權利的平等實現,社會不平等現象不斷加劇,國際上不公正不合理的秩序阻礙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權的實現。在此背景下,中國推動各方圍繞不平等和經社文權利達成共識并強調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實際上與之前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一脈相承。 中國主提決議草案獲得通過后,許多國家和國際機構第一時間向中國代表團表示熱烈祝賀,中國作為全球人權治理變革“重要推動者”的角色日漸深入人心。多年來,中國立足自身人權實踐,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時代潮流、呼應國際社會關切的建設性理念和倡議,被廣為接受。例如,針對全球人權保障水平提升困境、人權合作困境、疫后復蘇中經社文權利保障面臨困難等現實挑戰,中國多次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決議;多次推動通過“發展對享有所有人權的貢獻”決議;推動通過“疫情背景下促進和保護經社文權利、消除不平等”決議;自2017年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十余次納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成為國際人權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自身發展又經過實踐檢驗的中國理念,正投射到更廣闊的全球治理領域,對人類進步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一個歷史性時刻的出現并非偶然,它建立在中國全面平衡推進人權事業的基礎上,也是歷史對于中國長期致力于推動世界人權事業發展的積極反饋。中國著力破除貧困這一“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保障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同時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權利需求,走出一條漸進的、協調的、全面的人權發展道路。10月10日,在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再次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這是中國第六次擔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是當選次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相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穩步推進,隨著世界正義力量的不斷聚集壯大,中國必將為推動全球人權治理向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演進作出更大貢獻。 |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