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地球科學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洲東部冰蓋下發現了遙遠古代河流侵蝕地貌。這是大陸尺度的冰消退已有至少1400萬年沒有觸及到新近發現的地貌,但研究人員認為,隨著預計的氣候變暖,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該論文介紹,地球氣候正在快速改變,即將達到3400萬-1400萬年前的典型溫度(比現在高3-7°C)。理解過去南極冰蓋如何改變有助于提供信息,了解它在氣候持續變化的未來可能如何演變。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冰蓋蘊含著相當于約60米的潛在海平面上升的水量。探冰雷達可用于觀測冰下地貌,判斷冰蓋在衛星時代之前的改變情況。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英國杜倫大學Stewart Jamieson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用衛星和雷達分析了南極洲奧羅拉-施密特(Aurora-Schmidt)盆地東部冰蓋下的地貌,該盆地位于丹曼和托滕冰川的內陸。他們發現這里的地貌由三個被深槽分隔的河蝕高地塊組成,距離冰蓋邊緣僅350公里。這些地塊的形成早于冰川形成,當時河流流經這一地區,流向岡瓦納超大陸解體過程中開辟出來的海岸線。岡瓦納超大陸的解體還導致高地間形成谷地,然后高地才開始被冰川覆蓋。他們研究認為,這一地區覆蓋的冰在數百萬年間基本保持穩定,盡管間歇有過溫暖期。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氣候變暖可能會導致至少1400萬年來冰川首次消退到這一地區,這項研究發現增進了人們對南極東部冰蓋冰川過往歷史的了解。(完) |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
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