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6日電(記者王金金)這幾天,一頭在可可西里青藏公路邊的高原野狼,靠“乞討”火了。對此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管理部門認為,對野狼的投喂也許是“害”,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持距離、尊重自然,把救助工作留給專業(yè)人士。 網絡視頻畫面中,這頭長相酷似哈士奇的野狼會搖尾巴、露肚皮撒嬌,愛吃蛋黃派。有網友說:“我居然從一頭狼的眼神中看到了諂媚。” 記者今年5月前往可可西里,曾遇到過這頭狼。當時的它還有些“潦草小狗”的模樣,在公路邊徘徊。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7月,在路邊碰到瘦弱野狼的游客出于同情,給它喂了幾塊兒蛋黃派,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游客投喂成了這頭狼從野外走向網絡的轉折點。 如今這頭狼逐漸學會了向來往車輛乞食,有消息稱,“珠圓玉潤”的它已經吸引其他同伴加入到沿街乞討的隊伍中。 投喂野狼真的是件好事嗎? “野生動物不是寵物。”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說,從欣喜到接受再到習慣,當野生動物認為搖尾乞憐就可以被投喂時,一旦碰到不投喂的人,它很可能會發(fā)起攻擊,“狼是會吃人的”。 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處于三江源國家公園范圍內。穿過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五道梁路段,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重要的遷徙通道。 我國藏羚羊保護專家、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說:“遷徙途中,藏羚羊對人類活動和周圍天敵極為敏感,長期來看,人類的投喂勢必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狼向公路兩側集中,這會對藏羚羊遷徙產生一些潛在阻礙。” “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投喂野生動物,避免好心辦壞事。”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說,如果這頭狼的確是缺乏野外生存能力的病弱個體,可以報告當地縣級以上林草主管部門,由專業(yè)人士開展科學救護,“隨意投喂可能會改變狼群的生活習性,破壞當地食物網結構,影響生態(tài)平衡”。 不知從何時開始,抓鼠兔、喂旱獺等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行為,成為高原旅行潮流。對此,相關管理部門曾多次提示公眾,野生動物有傳播多種傳染病的風險,不要接觸。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qū)可可西里管理處計劃在可可西里公路沿線架設戶外宣傳欄,提醒游客“禁止投喂野生動物”。可可西里管理處主任布周說:“狼在山里,人在路上,保持距離就是對野生動物和人類自身最好的保護。” 人們選擇救助一頭快被餓死的孤狼,這種行為本身充滿愛意,是暖心之舉,但善良也要理性。人與動物同住地球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才能更好地保護自然。 |
2023-10-27
2023-10-27
2023-10-27
2023-10-27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