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大競演話劇《親愛的安東》 省劇協供圖 福州大學《嘉木留芳》沉浸式演出現場 省劇協供圖 10月26日,第五屆福建省大學生戲劇節暨第七屆福建省大學生藝術節戲劇展演圓滿結束。這項由省文聯、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省戲劇家協會承辦的活動在八閩校園中再一次掀起熱浪,用戲劇為青春放歌。 用赤忱演繹青春 本屆大學生戲劇節的106部參評作品主要為話劇,并首次出現了音樂劇和民族歌劇。參賽項目分為專業組和非專業組,原創劇、改編劇、移植劇,各有千秋,歷史題材、現實題材,異彩紛呈。 “我參加了好幾屆評選,劇目水平一直在提高,這屆尤其驚艷。本屆劇目不僅兼具藝術性、觀賞性、思想性,而且在劇本、導演、表演、舞美、燈光、服化道等各環節,相當一部分劇目的水平能夠媲美專業院團。像福州大學的大型原創沉浸式戲劇《嘉木留芳》和福建師范大學的原創話劇《親愛的安東》,都十分經得起揣摩和推敲。”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饒文富由衷贊嘆。 “大學生的戲劇很有想象空間,要呵護、培養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評委吳晶晶說,廈門南洋職業學院的話劇《紅紗巾》觀照社會現實,學子們的一片赤忱很打動她,“讓我有想上去演的沖動”。 “從演出來看,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學生都非常重視。很多學生不只是上去念個臺詞,而是舉手投足都在刻畫人物,活脫脫就是個性鮮明的劇中人。我看到,很多孩子演完了以后都熱淚盈眶。”中國劇協理事、青海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付晉青說,“大學生戲劇節普及和傳承戲劇文化,增強了大學生的文化素養,一定要持續辦下去。有條件的話,青海也會學習借鑒。” 攜情懷砥礪前行 本屆大學生戲劇節閉幕那天,福建農林大學的話劇《點草成金》一次又一次引起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下個月,該劇主人公原型林占熺就要帶著女兒林冬梅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研究菌草種植難題。為了給學生演員打氣,80歲的林占熺在百忙中攜妻女來到劇場。“你們演得太好了!菌草屬于這個時代,我屬于這個時代,你們也屬于這個時代。”林占熺說。 主演之一、福建農林大學2023級林業擴繁專業碩士李卓群說:“臺詞‘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事業和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就是中國夢’特別讓我振奮,有一種使命激蕩胸間的感覺。”為了演活林占熺,李卓群與他進行過兩次深談,“我傾盡全力詮釋人物,就是想讓同學們感受到老一輩的大家情懷”。 觀看演出后,福建農林大學2020級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學生劉洋激動地說:“這部劇相當震撼,我的眼淚一直在打轉。身為一名農林學子,我一定要像林教授那樣,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以美育人培根鑄魂 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余守英說:“戲劇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臺美術以及舞蹈、造型藝術、燈光、音響等大部分藝術門類,無論是提高就業技能,還是提升文化涵養,學生都是受益終生的。” 在廈門大學,從2010年創始的“中文有戲”活動已成為文化名片。其中,話劇、電影方面均以該校畢業年級學生為主創排,保證每年一部大戲。2006年開始,圍繞“愛國、革命、自強、科學”廈大精神,該校的校史劇工程持續展開;該校電影學院領銜的戲曲與非遺工作坊暑期學校開辦兩年來,線上線下服務了海內外學生2000多人次。 從2019年起,由省文聯、省戲劇家協會主辦,福建省戲劇家協會青年藝術委員會及省內各院團承辦的“八閩戲劇進校園”活動在省內各地舉辦,受益學生每年逾萬人。據介紹,“八閩戲劇進校園”分為兩個體系:一是以全省大學生戲劇節為抓手,在全省高校培厚戲劇氛圍;二是以低齡學生為目標受眾,培養傳統戲曲愛好者。 以本屆大學生戲劇節為例,首次出現的民族歌劇《沂蒙山》依托的是三明學院吳碧玲老師申報的課題《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首次出現、改了近40稿的音樂劇《海圖傳說》,承載的是莆田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對音樂劇課程的探索突破。 福建省京劇院常年為閩侯、連江等地學校提供常態化戲曲教育服務;福建省閩劇院多年定點輔導的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小學生屢屢摘得國家級、省級大獎;戲劇不斷進入泉州各校的校本課程……在我省校園,戲劇正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美育功能,切實起到了培根鑄魂的作用。(本報記者 陳尹荔) |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
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