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新聞背景:新一輪巴以沖突大事記 新華社記者 10月7日爆發的新一輪巴以沖突至今已持續一個月。 11月6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襲擊加沙地帶已造成超過1萬人死亡。根據聯合國網站11月5日發布的數字,本輪沖突還造成巴方2萬多人受傷,以方約1400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加沙地帶62%的人口流離失所,人道主義災難深重。這已成為2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輪巴以沖突。 以下是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的主要事件: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采取新一輪軍事行動,并表示已向以境內發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彈。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隨即宣布以色列進入“戰爭狀態”。以軍開始空襲加沙地帶。 10月8日,以色列國防軍首席發言人赫格里說,以軍征召數十萬預備役軍人,為“最終對加沙地帶進行地面反擊做好準備”,這是過去數十年來該國規模最大的征召活動。 10月9日,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說,已指示以軍“全面封鎖”加沙地帶。以能源部長同日表示,已下令切斷以對加沙地帶供水。 10月11日,內塔尼亞胡與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組建緊急政府,以應對戰時事務。 10月12日,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警告以色列不要向加沙地帶派遣地面部隊,指出這將導致“災難性后果”。 10月13日,以軍發表聲明,稱出于“人道主義”原因,要求加沙地帶北部所有居民撤往南部地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說這一決定“極度危險”。 10月14日,以軍稱準備實施大范圍作戰計劃,包括發起陸海空聯合軍事打擊行動,為下一階段以“重大地面行動”為重點的軍事行動加強戰備。 10月17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布消息稱,以色列軍方當天空襲加沙城一所醫院已致約500人死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否認以軍實施空襲,指稱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制造此次襲擊。多個國際組織及他國政府強烈譴責加沙城醫院遭襲,并強調保護平民和醫院。 10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一份巴以局勢決議草案舉行表決,其內容包括呼吁在加沙地帶實現人道主義暫時停火等內容。決議草案獲得12個安理會成員贊成,美國投否決票,致使決議草案未獲通過。 10月2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到訪埃及與加沙地帶南部接壤的拉法口岸,呼吁盡快放行援助加沙的運輸車隊,以緩解加沙地帶面臨的人道主義危機。 10月21日,首批20輛裝載人道救援物資的卡車從拉法口岸埃及一側進入加沙地帶。 10月21日,巴勒斯坦問題峰會在開羅附近的埃及新行政首都舉行,30多個國家的元首、政府首腦、特使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參會,討論如何解決巴以新一輪沖突升級問題,并呼吁巴以?;鹬箲?。 10月24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呼吁加沙地帶“完全?;稹?并長期開放人道主義走廊,向加沙人民提供水、食品以及燃料等基本物資。阿巴斯譴責哈馬斯和以色列雙方殺害平民,表示拒絕強迫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 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方立即實行持久和持續的人道主義休戰,從而促成停止敵對行動。以方當天表示堅決拒絕,并繼續對加沙地帶實施空襲和地面打擊。 10月28日,內塔尼亞胡宣布,隨著以軍更多地面部隊進入加沙地帶,針對哈馬斯的“第二階段戰爭”已開始。 10月31日,玻利維亞決定與以色列斷絕外交關系。智利、哥倫比亞、約旦、巴林、洪都拉斯、土耳其等國則在同一天或隨后幾天內先后宣布召回本國駐以色列大使。 11月1日,首批加沙地帶受傷人員和部分外國護照持有者通過拉法口岸進入埃及。 11月1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說,新一輪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已造成8796人死亡。另據以媒體報道,以方已有1400余人死亡。此輪巴以沖突已造成雙方超過1萬人死亡。 11月2日,哈馬斯媒體辦公室說,以軍在不到24小時內兩次對加沙地帶北部難民營實施空襲,造成至少195人死亡、770余人受傷,另有120人下落不明。 11月5日,以軍發言人哈加里說,以軍已全面包圍加沙城,并將加沙地帶一分為二。以軍同日發表聲明說,以軍在加沙地帶開展地面進攻以來,已襲擊2500多個屬于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的目標。 11月6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表聲明說,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軍襲擊加沙地帶已造成超過1萬人死亡。(參與記者:湯潔峰、李溪巖、楊天沐) |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