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題:促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聚焦普惠金融大文章 新華社記者嚴賦憬、魏夢佳 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怎樣為社會各群體提供更普惠有效的金融服務?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的“中國銀行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眾多業界嘉賓圍繞“銀行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回顧我國發展普惠金融所取得的成果,探討如何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促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論壇現場發布的《銀行業普惠金融十年發展成效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十年來,我國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小微金融主體融資更加便利,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 “根據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研究統計,普惠金融服務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邢煒在論壇上說,據統計,今年截至9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8.4萬億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約25%。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5.8萬億元,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58%。 “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明顯提高,移動服務、數字信貸等業務迅速發展,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說,近些年,我國普惠金融發展迅速,服務領域與對象更多元廣泛,服務方式和產品也更加豐富。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介紹,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近年來農業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目前農行近八成普惠貸款來自線上產品,線上業務開辟了普惠金融發展新的格局。” 多位專家表示,今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未來五年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剛剛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普惠金融作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展望未來,普惠金融工作應以新時代、新戰略、新起點為視角,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大范圍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邢煒認為,未來,我國應著眼于構建商業可持續、成本可負擔、風險可管控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重點關注經營主體的金融健康,更加注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與實體經濟的適配性,不斷提升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金融可得性、精準度和滿意度。 原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馮燕表示,未來我國在深化普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還應強化對重大戰略、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要聚焦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制造業、外貿等重點領域的小微企業,傾斜金融資源,促進產業升級和就業穩崗,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數字化、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為數字普惠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中國建設銀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說,當前數據使用過程中依然面臨著數據源分散、點多面廣、關鍵數據信息缺乏、數據連續性不足等問題,需要加力推進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建設。 “我國要繼續譜寫普惠金融的新篇章,推動金融業更好地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陳道富說。 |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
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