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9日電 (王利文)“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想把自己做的竹編作品當禮物,送給家人朋友。”9日,在四川崇州,美國卡爾頓學院學生金莉莉在道明竹編傳承人楊隆梅的指導下,將一根根薄厚均勻的彩色竹條或縱或橫穿疊,不一會,她用竹編為鏤空畫中的大熊貓工藝品“穿上”了衣服。 當天,來自耶魯大學、明德學院等美國17所高校的23名學生來到四川崇州,走進以竹編聞名的道明鎮。通過參觀當地村落、體驗竹編、參與直播和沙龍交流,大學生們實地調研鄉村振興、非遺保護等議題,以此深化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認識,了解更加真實、立體的中國。 崇州市道明鎮地處川西平原,竹資源豐富,竹編歷史悠久。道明竹編有著色澤柔和、造型別致、精巧細膩等特點,被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新一代竹編傳承人,深度挖掘竹文化內涵,將竹編產業推向美國費城花展、韓國全州東亞文化之都活動年等舞臺。通過“集群創作+規模生產”的模式,道明竹編打破了零散生存狀態,形成了非遺點亮鄉村的發展新態勢。2022年,道明竹編制品年產值2195萬元,當地全年接待游客88.42萬人次。 看著一根根篾片和竹絲,在竹編手藝人手中,變成一件件精美藝術品,美國大學生們贊嘆不已。在楊隆梅的帶領下,學生紛紛體驗竹編技藝的魅力,動手為自己設計和創作竹編工藝品。每個學生手持一張大熊貓鏤空畫,他們拿著竹子或挑或壓,多彩的竹條很快編織出一張張布匹,大熊貓的“衣服”就做好了。 “從大自然的原料變成美麗的工藝品,這個過程太美妙了。”美國科爾比學院學生白浩宇介紹,自己的父母來自秘魯,童年時母親也常用大自然原材料創造工藝品。在道明竹編中,他找到了不同文化間的共通性。“我從小就對非遺充滿興趣。我想更多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保護這些傳統技藝。” 一邊編織竹編、一邊參與直播,白浩宇認為,中國鄉村讓他看到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更多可能。他說,竹編入門并不困難,利用直播等科技手段,能讓更多人了解這里的歷史文化。 在道明鎮竹藝村,翠竹掩映、綠水環繞。房前屋后,當地手藝人編制著手提包、竹簍等竹制品,種類繁多。美國明德學院三年級學生喬舒亞喜歡通過親身體驗,了解當地生活。他感嘆,中國鄉村的豐富和美麗,令人難忘。在手藝人攤位上,喬舒亞買下一個竹編包。“原計劃送給朋友當禮物,見證了竹編來自哪里、如何做成后,我想把這個漂亮的包留給自己。”(完) |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