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布魯塞爾11月14日電 (記者 德永健)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國商會14日發布2023年建議報告,指出在歐中國企業承壓前行,整體收入保持穩健增長,但對歐盟營商環境評價連續四年下降,逾六成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去風險”策略帶來挑戰。 當日歐盟中國商會與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發布建議報告。據介紹,報告歷時4個月完成,共對約180家在歐中企和機構進行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涵蓋汽車、能源、金融、制造業、高科技等領域。 報告表示,盡管烏克蘭危機、能源價格上漲、高通脹等導致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但歐洲綠色、能源和數字化轉型為在歐中企帶來發展機遇,約90%的受訪企業反饋2022年營收有所增長,其中約20%的受訪企業反饋2022年營收“顯著增長”。 報告發現,由于歐盟并購投資環境日益收緊,在歐中企轉向壁壘更低的綠地投資(在東道國新建企業進行獨資或合資經營),持續為歐盟創造就業機會。2022年在歐中企本地員工占比達82%,58%的受訪企業計劃進一步擴大歐盟本地員工招聘規模,這一比例較2021年顯著提升。 另一方面,報告顯示,在歐中企對歐盟營商環境總體評價連續四年下降,相關評分從2019年的73分、2020年的70分、2021年的68分、2022年的65分降至今年的64分。 報告指出,63%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對華“去風險”策略帶來挑戰,41%的受訪企業提及曾因歐盟市場準入門檻不合理而錯失良機,“招聘難”和“簽證難”成人才環境瓶頸,政治因素導致部分歐洲大學及科研機構與中企擱置合作,尤其在半導體、5G等領域。 但在歐中企仍將歐洲視為“出海戰略高地”。報告顯示,逾六成受訪企業對中歐中長期經貿前景保持樂觀,逾八成受訪企業計劃擴大在歐發展,體現中企深耕歐洲市場的決心。 對于未來經貿合作,報告建議中歐以貿易互補應對全球滯脹風險,以公正公平激勵綠色可持續發展,以互惠互利推動數字產業合作;呼吁歐盟審慎對待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不以網絡安全為由設置市場壁壘,而應在5G、6G等領域與中方開展合作。(完) |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