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28日電 題:甘肅靈臺:避險搬遷讓群眾樂享新生活 新華社記者馬維坤、程楠、馬莎 未到晌午,剛走進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百里鎮,在石塘—稔溝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就能聽見莊戶人家的切菜聲。 小雪之后,寒風蕭瑟,但農民何喜紅家的小院看上去十分溫馨。在室內,何喜紅把地板磚拖得發亮,電視機、冰箱、熱水器等電器一應俱全。 談起這兩年生活的變化,何喜紅說擱在過去不敢想象。 2022年以前,何喜紅一家五口居住在距離這個安置點大約7公里外的曹家溝村。 “以前的家里有5間磚木房,住著還算寬敞。”她說,但遇到大雨大雪天氣,出門看病、采買都是“老大難”,山溝里出行很不方便。 2021年10月初,連續強降雨來襲,讓村里部分群眾失去了家園。 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提出推進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2022年,甘肅省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推進地質災害威脅區等地群眾搬遷。靈臺縣也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作為惠民工程推進,幫助群眾逐步搬出地質災害隱患點。 何喜紅一家去年初搬進了面積近120平方米的新居。“修建新房,政府補貼了10萬元,我們家里自籌了剩余部分。”她指著門外說,如今就住在國道邊,現在去縣城、鎮上都很方便。 安居才能樂業。53歲的何喜紅表示,她家今年種植了17畝玉米,收入近3萬元。“我在周邊工地打工,今年還能額外收入一萬多元。離得近,還方便在家照顧老人。” 據了解,當地計劃在全縣建成29個集中安置點,完成3年搬遷2420戶7626人的目標。截至目前,靈臺已建成19個集中安置點,完成搬遷4800多人。 甘肅省自然資源廳數據顯示,甘肅地質災害高發易發區域超過全省國土面積的50%,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達2.07萬處,受威脅人口240多萬人。 靈臺縣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探索也是甘肅省鼓勵整片區、整村組、整山頭、整溝壑搬遷的有益嘗試。甘肅省自然資源廳介紹,甘肅今年將推動搬遷群眾向縣城、中心城鎮、產業園區集中,12月底完成年度4萬戶搬遷任務。同時因地制宜一體化配套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采取特色種養、鄉村旅游、土地流轉等多種措施,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
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