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0日電 題:做實一小片帶動一整片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交四年“國考”答卷 新華社記者胡潔菲 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持續推進145個重點項目建設,驅動區域高質量發展……2023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作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橫跨滬蘇浙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掛牌四年來,正由過去省際交界的薄弱區域,展現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嶄新面貌,“做實一小片、協調一大片、引領一整片”的示范效應不斷增強。 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 穿越滬蘇浙的太浦河上,兩省一市交界處標志性建筑——方廳水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從空中俯瞰,方廳水院恰好位于滬蘇浙交界“原點”。 該項目采用四合院形制,在四角分別設置了滬蘇浙皖四個主題展示空間。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生態規建部副部長劉群星看來,方廳水院的規劃建設是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結合,“盡管項目跨越三地,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實現了一體化的審批,建設單位只需要準備一套資料,跑一個部門,蓋一個章。” 在江蘇吳江三白蕩旁,去年還只有幾處展板、一片工地,如今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已拔地而起,一期生產線已經投產,基地全面運營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 “從日化中的指甲油,到光伏發電板背后的保護膜,聚酯薄膜的應用十分廣泛。”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相關負責人鞠金虎說,未來該基地將繼續在新材料產業領域開發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與產品。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理事會秘書長、執委會主任顧軍介紹,堅持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雙輪驅動,四年來示范區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共推進145個重點項目建設,“一廳三片”重點區域已啟動實質性開發;示范區開發者聯盟已集聚64家主體,為示范區建設賦能。 量質提升,打造綠色發展樣板間 數據顯示,四年來示范區推進生態環保重點項目20個。2019年到2022年,示范區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從75%上升到96.2%,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從78.4%上升到83.3%,重點跨界水體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 優良的生態環境為經濟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四年來示范區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上海青浦金澤鎮,一連串的河湖組成了“藍色珠鏈”。優良生態吸引了華為青浦研發中心落戶,園區8個組團、100多棟樓封頂,正在裝修中。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總投資100多億元,預計將于2024年竣工交付。該園區交付后,可容納約3.5萬名研發人員辦公。 青浦區經委副主任董敏說,這些頭部企業將帶動數據服務、芯片、封裝等上下游產業鏈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顯著,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寶業集團通過近零能耗技術體系,使住宅相對節能率達80%以上。”在同濟大學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二期,寶業集團上海建筑工業化研究院院長惲燕春說,公司正持續利用數字化手段探索新路徑,為長三角建筑碳中和“打樣”。 “四梁八柱”初步形成 加快向功能開發躍升 一體化發展情況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對于示范區居民來說,愈加暢達的交通、越來越集聚的公共服務資源正在描摹一幅幸福生活畫卷。 首幅地下連續墻正式施工,滿載建筑材料的車輛穿梭……初冬時節,滬蘇嘉城際鐵路水鄉客廳站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水鄉客廳站是滬蘇嘉城際鐵路的重要一環,也是連接兩省一市的樞紐節點。 如今在示范區內,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已覆蓋283萬居民,實現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同城待遇”;8條示范區跨省公交線路累計發送乘客超307萬人次;85家醫保定點醫療機構、872家定點零售藥店實現跨省異地醫保直接結算,惠及246萬參保人員。 “經過四年持續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斷提升。”顧軍說,示范區將持續深化一體化制度創新,推動落實示范區和先行啟動區國土空間總規;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動跨省域高新區建設;加強改革舉措集成創新,制定實施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條例;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實現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的躍升。 |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