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充滿動感,蘊含張力。 國家移民管理局18日發布數據,2023年4.24億人次出入境,同比上升266.5%。其中,內地居民、港澳臺居民、外國人同比分別上升218.7%、292.8%、693.1%。 天光未亮,廣東珠海拱北口岸出境大廳已是“人聲鼎沸”。趕赴澳門上班的人們、背著書包的跨境學童正有序地通關;裝滿活魚、果蔬的鮮活產品運輸車輛,齊齊向澳門進發。 這個連續11年全國客流量最大的口岸,2023年累計出入境人員達1億人次,也就是每天有27.4萬人次從這里密集往返,按每日開放19小時計算,平均每小時客流量達1.44萬人次。 人員的往來、產品的流通、產銷的循環,聚合成經濟的韌勁兒。 2023年,疫情轉段后的第一年,旅游業成為觀察經濟復蘇的一個窗口。拱北邊檢站全年累計驗放持旅游簽注的人員1330余萬人次,絡繹不絕的游客,拉動著粵港澳大灣區旅游業的熱度。 廣州白云機場口岸,一條“空中絲路”將中國與世界拉得更緊。160余條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線忙碌運行,覆蓋全球230多個通航點,每周國際(地區)航班超1000架次。 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查驗量大幅增長,全年達2346.1萬架(列、艘、輛)次,同比上升143.4%。其中飛機54.1萬架次、列車9.1萬列次、船舶40.4萬艘次、機動車輛2242.5萬輛次。 萬千流動的背后,是多項出入境便利政策的保障。 去年12月1日,我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國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截至今年1月9日,上述6國免簽入境人員共計14.7萬人次,呈整體上升趨勢,有力服務便利外籍人員來華商貿、旅游。 1月11日起,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正式施行,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等方面的堵點。當前,在華常住外國人已恢復至2019年底的85%。 “來往便利、通關也很快。”17日10時許落地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德國人奧利弗由衷贊嘆。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出入境邊檢執勤現場秩序井然。最快10秒完成快捷通關流程,出入境人員節約了時間成本;外國人通道等人工查驗通道設置合理,往來效率按下加速鍵。 讓數據先行、打造智慧國門,廣州邊檢總站白云邊檢站執勤一隊副隊長于歌已駐守南粵國門一線十余年。“熬最深的夜,迎最早的曙光,讓每一位入境中國的客人,都有回家的感覺。” 2.2萬余公里陸地邊境線和300多個對外開放口岸上,無數移民管理警察護航你我出行的平安舒心。 “推進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國家移民管理局副局長劉海濤說。 流動蓄積著發展的活力,你來我往的步伐里,有相向而行的真誠奔赴,有開放自信的大國氣象。 新華社北京電 |
2024-01-23
2024-01-23
2024-01-23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