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 (薄雯雯 謝雁冰)到本月24日,俄烏沖突將滿兩年。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的“俄烏沖突兩周年:影響與啟示”論壇21日在京召開,并發布《俄烏沖突兩周年:影響與啟示》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俄烏沖突作為冷戰以來最大的國際事件,對于世界格局的演進和全球秩序的變化已經且將產生深遠影響,并總結出十大影響。 第一,在安全領域,俄烏沖突之后出現更多地緣沖突,世界陷入二戰后最混亂的安全局勢。全球地區沖突數量達三十年之最,主要軍事大國與集團軍費開支創歷史新高,全球核安全形勢持續惡化。 第二,在社會領域,俄烏沖突造成一場巨大的人類悲劇,是二戰結束以來歐洲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第三,在規則領域,俄烏沖突助推貿易、金融“泛武器化”趨勢,世界出現有史以來最激烈的制裁與反制裁潮。一方面,金融武器化,結局是去美元化加劇。另一方面,貿易武器化,導致美歐高通脹、高債務、低增長。 第四,在政治領域,俄烏沖突加劇全球陣營化對抗,世界出現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國家群體分裂。 第五,在觀念領域,俄烏沖突成為全球進一步分裂的催化劑,誘發冷戰后世界的思想大分流。 第六,在經濟領域,俄烏沖突加速全球供應鏈重構,全球供應鏈遭遇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動蕩。最不發達國家遭受糧食沖擊,能源價格劇烈波動,制造業供應體系紊亂。 第七,在科技領域,俄烏沖突凸顯高科技對國家安全的至關重要性,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輪高科技試驗。 第八,在能源領域,俄烏沖突分化全球綠色轉型進程,氣候治理面臨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大拖延。俄烏沖突也加劇了國家之間氣候合作的不信任感。 第九,在金融領域,俄烏沖突導致國際貨幣格局多極化的量變累積進程加快,全球資本市場出現2008年以來的最大動蕩。 第十,在全球格局上,俄烏沖突加速推進“百年變局”,國際社會進入二戰結束以來從未見過的“大爭之世”。 報告認為,在上述影響之下,對于中國來說,要把握俄烏沖突下時代變革的主要特征和中長期趨勢,積極參與國際安全秩序構建,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增強在外交博弈中的靈活性;加強對“認知戰”的博弈能力建設,提升話語敘事能力;大力提升科技自主創新程度,推動科技開放與合作等。(完) |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