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被稱為“水稻癌癥”。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張正光教授團隊與上海師范大學邢維滿教授團隊合作,發現稻瘟病菌特有的一種毒性效應子,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新型殺菌劑。相關論文26日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 張正光介紹,作為一種真菌病害,稻瘟病嚴重時可導致水稻減產四成至五成,甚至顆粒無收,對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目前,施用殺菌劑是對付稻瘟病的主要辦法之一,但病菌容易對傳統殺菌劑產生抗藥性。 “我們要開發新型殺菌劑,就要先找到合適的靶標。”張正光從事稻瘟病研究近30年,此前他和團隊就發現,效應子是稻瘟病菌用來侵染植物的“武器”,植物與病菌長期博弈的過程中,針對效應子進化出了識別機制,而效應子為了躲避植物的識別,又會不斷地變異、進化。 “正因為效應子經常變異,所以市面上常見的殺菌劑,還沒有以效應子為靶標的先例。”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農業大學副教授劉木星說。 那有沒有不會變異的效應子呢?劉木星和其他研究人員挨個敲除效應子的編碼基因,最終發現一種名為MoErs1的效應子,少了它,病菌的侵染進程就會中止。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數百份來自世界各地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發現MoErs1的保守性好,不易變異。“這個效應子就成為我們設計新型殺菌劑的理想靶標。”張正光介紹,團隊根據MoErs1的晶體結構開發了一種二苯醚酯類化合物,它能夠與MoErs1結合,抑制病菌侵染。 2023年9月,二苯醚酯類化合物防控稻瘟病現場會在湖南省桃江縣高橋鎮羅溪村舉行,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評價認為,這種新型化合物不僅藥效與市面主流殺菌劑相當,而且高效、低毒,為研制綠色農藥開辟了新思路。(記者陳席元) |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