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對湖泊沉積物炭層的分析表明,澳大利亞草原上古人類對火行為的巨大影響始于約1.1萬年前。這項研究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如何管理氣候變化下日益頻發的野火。 該論文介紹,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原住民社群一直使用火幫助管理地貌,使之有益于社群,如防御野火,而蓄意燃燒對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和豐度都有影響。不過,自然火災事件(如閃電引發的野火)也很普遍,地區氣候條件決定了地貌的燃燒傾向。由于缺少人類在澳大利亞存在的數萬年間的詳細火災記錄,因而難以確定人類何時開始影響自然火災系統。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Michael I. Bird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澳大利亞北領地吉拉文(Girraween)瀉湖沉積物里的木炭和火成化合物。他們重建了過去15萬年里草原生態系統的野火頻率和強度,發現從1.1萬年前開始出現了明顯轉變,從較不頻繁、強烈的火災,變為頻繁但較不強烈的火災,并提出這可能反映出人類在地貌水平上改變火的開端。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他們的研究發現表明了古人類已經掌握如何管理可能發生的高強度火災。因此,重新實現澳大利亞原住民社群管理技術或可緩解未來的火災風險。(完) |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