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1日電 瑞士《新蘇黎世報》日前刊發評論文章指出,假如每個國家都只為本國生產產品,那么全球貿易也就無從談起。該報認為,西方圍繞中國“產能過?!钡谋г箤嶋H上是虛偽與短視的。 《新蘇黎世報》是瑞士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也是德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之一。該報首席經濟學家彼得·費舍爾4月19日在題為《中國的“產能過?!?西方的抱怨是虛偽且短視的》的評論文章中列舉了歐洲和美國當前在電動汽車等領域拋出的“中國產能過剩論”。 對此,彼得·費舍爾在文中連發多問:“究竟什么叫‘產能過?!?西方國家向亞洲出口產品,是否也算是一種產能過剩?假如每個國家都只為本國市場生產產品,那么全球貿易又從何談起?” 針對所謂中國企業通過補貼獲得優勢的論調,彼得·費舍爾指出,這一指責是相當虛偽的。他援引瑞士圣加倫大學全球貿易預警數據庫(GTA)和“新工業政策觀察”數據表明,美國對于相關商品的補貼力度遠大于歐盟國家,而中國的補貼程度則遠遠無法與美歐相比。 彼得·費舍爾強調,如果西方能夠購買到價格適宜的光伏產品、風能產品,或者如果來自中國的富有創新性的電動汽車能夠促使歐洲制造商加快創新步伐,這都將是消費者樂于見到的。他特別指出,全球正在努力推進的脫碳目標將是耗資巨大的進程,“中國可以幫助降低這一成本?!?完) |
2024-04-22
2024-04-22
2024-04-22
2024-04-22
2024-04-22
2024-04-20
2024-04-20
2024-04-20
2024-04-19
2024-04-19
2024-04-19
2024-04-19
2024-04-19
2024-04-19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