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減少碳排放、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全世界的廣泛共識。 5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美麗中國”。近年來,我國各地區各部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美麗中國向“新”而行。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走進隆基綠能嘉興基地,生產車間里機械手來回擺動,順著自動化流水線的18道工序,重復著從原料到成品的誕生。 這座占地308畝的“燈塔工廠”,僅有1600多名員工。“我們圍繞人力全實名周期管理、全流程AI質檢、訂單交付周期智慧管理等,開發實施了30多項數字化技術推動智能制造。”“燈塔工廠”負責人杜工介紹,目前,該基地用工數量下降了20%,但產能實現大幅提升,制造成本降低了28%,產量損失減少了43%,生產交貨時間縮短了84%,能耗也降低了20%。 用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讓生產全流程數據實時可見,實現各環節節能降耗……在高效、智能、綠色等關鍵詞賦能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優化生產流程、推出節能降耗舉措,走上了綠色發展轉型之路。 “當前,我國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產業和低碳賦能為高質量發展增添亮點。”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長呂文斌表示。 在山東省海陽市,冬季供暖用上了核能;在廣東省佛山市,氫能共享單車投入運營……在綠色轉型強勁需求帶動下,產業結構向綠色化、低碳化持續優化,氫能、新型儲能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裝機規模超過11億千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城鎮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過90%。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實現‘雙碳’目標任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動承擔大國責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說。 一季度,一批清潔能源工程相繼取得突破: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萬億千瓦時,綠色清潔能源發電量減排二氧化碳約8億噸;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向京津冀送“綠電”突破300億千瓦時……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不斷加快規劃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爭做“雙碳”優等生。從清潔能源到碳匯交易,一項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推進。 5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開始實施,標志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新階段。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竺效表示,通過明確規定重點排放單位、監管部門、第三方機構等主體的義務和責任,加強了對碳排放數據質量的監督管理,有利于保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平穩運行。 讓綠色低碳生活成為自覺行動 在北京一處公園健身步道上,一場低碳健步走活動正在進行。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統一的環保T恤,還在體育驛站、森林書屋、游客中心等點位,設置了環保知識問答、碳足跡拍照打卡等多種互動環節,希望讓參與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了解節能降碳的重要性。”相關負責人介紹。 低碳生活漸成風尚,綠色理念深入人心。紙箱回收再利用、產品設計減碳包裝、垃圾分類……一系列“減碳行動”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綠色出行勢頭正盛。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全國有1億多人經常性騎行,或把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有近千萬人參與自行車運動。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決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能源浪費,綠色生活方式已經成為社會新風尚。 |
2024-05-15
2024-05-15
2024-05-15
2024-05-15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