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7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浙江省紹興市稽中遺址、江蘇省鹽城市鹽業考古、河南省開封市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江蘇省淮安市城市考古4個考古項目新進展、新成果。 河南省開封市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 △開封-遺址北宋主要遺存分布圖 其中,景龍門遺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原是北宋東京城內城北墻中部城門。2023年至2024年的發掘顯示,城門整體結構為一門三道式,由門道、隔墻及兩側墩臺構成,通闊約60米、進深約19.3米。 △景龍門周邊重要節點示意圖 相關考古負責人在會上介紹,景龍門遺址是目前考古發現北宋時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都城城門遺址,對該城門遺址進行形制復原,宋徽宗的《瑞鶴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蕭照的《中興瑞應圖》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宋徽宗《瑞鶴圖》(局部)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浙江省紹興市稽中遺址 稽中遺址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是一處戰國兩漢時期高等級建筑遺址,2024年紹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戰國時期遺存,包括1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發現的漢代遺存主要為建筑基址、水井、馬坑,尤其首次發現包含墨書“會稽”“山陰”地名的漢代木刺實物,以及漢代墨書“如律令禮”文字陶片,成為兩漢郡縣考古的重要發現。 △戰國與漢代建筑基址 △六朝時期磚砌水井 △漢代墨書木刺 江蘇省鹽城市鹽業考古 “十四五”以來,江蘇省多家考古單位聯合,在基本建設考古相關工作中,取得系列鹽業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成果。 其中位于江蘇鹽城市亭湖區的沙井頭遺址,現在初步推測其所在區域為西漢鹽瀆縣城所在地; 位于鹽城市東臺市的繆杭遺址,為一處唐代制鹽聚落; 位于鹽城市大豐區的后北團遺址,是一處自南宋延續至明清的制鹽聚落。 △繆杭遺址全景照 △繆杭遺址出土長條形儲鹵池 △后北團遺址制鹽相關遺跡 這些考古發現,進一步明晰了我國江淮東部鹽業生產歷史發展脈絡,對研究西漢以來中央政府對沿海地區鹽業的管理,以及不同時期制鹽工藝的技術傳承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江蘇省淮安市城市考古 為配合當地城市建設,2021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對慶成門、新路、板閘鎮三處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明清時期的城門門道、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街巷類遺存,以及餐飲廚具為大宗的各類器物,再現了明清時期大運河沿線的繁榮景象。 △淮安板閘鎮遺址發掘區航拍照 △淮安板閘鎮遺址內的一處飯店后廚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 張立雷 周琨) |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
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