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7月17日電(記者張睿)20年前,在西北戈壁深處的甘肅省嘉峪關市迎賓湖邊,來自海內外的340名運動員躍入湖中、劈波斬浪,飛濺的水花拉開了嘉峪關市首屆鐵人三項比賽的帷幕。那時沒有人想到,這片水花泛起的漣漪,竟激蕩至今。 不久前,嘉峪關第十五屆國際鐵人三項賽順利閉幕,賽事已持續20年、15屆。從鐵山、鐵企、鐵城,到鐵人三項運動,明長城西起首因一項運動煥發新的活力。 結緣20載:鐵人三項運動扎根西北鋼鐵基地 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嘉峪關市因企設市、因關得名。1958年,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千年雄關嘉峪關旁設立,一片荒漠戈壁中,崛起了新中國規劃建設的第四個鋼鐵工業基地。 嘉峪關緊鄰“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經過數十年奮斗,嘉峪關形成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硬核”的鐵人三項運動,與這種“鐵骨錚錚”的“鋼城”氣質契合。 “那時嘉峪關并沒有什么品牌賽事,經過外出觀摩學習,2004年中國·甘肅·嘉峪關鐵人三項國際積分賽(亞洲杯)暨全國冠軍杯系列賽在嘉峪關落戶。”據嘉峪關市體育局局長陳學軍回憶,首屆比賽當天,嘉峪關萬人空巷,西北小城因為這場賽事沸騰了。 當時,加油聲、吶喊聲在賽道旁此起彼伏,鐵人三項運動員們的矯健身姿、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就這樣烙進了嘉峪關市民的心中。 談及鐵人三項運動與嘉峪關的緣分,70歲的王英起感觸頗深:“這是我第四次來到嘉峪關,也是第一次在嘉峪關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我第一次來這里時才4歲。”來自山西臨汾的王英起此次參加了嘉峪關“一帶一路”國際鐵人三項長城戈壁挑戰賽男子半程70歲以上組別的比賽,最終獲得第三名。 比賽當天,嘉峪關細雨蒙蒙,氣溫偏低,在檢錄區等待的王英起赤腳站立、精神矍鑠。據王英起介紹,他的父親當年正是支援酒鋼建設的一員,他幼年時便跟隨父親來到嘉峪關,在這里度過了兩年時光。“嘉峪關的變化太大了,賽道設計和氣候在我跑過的所有比賽里都算是非常好的。”王英起說。 一項參與人數多、規模大、影響力強的品牌賽事對舉辦地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鐵人三項運動與嘉峪關城市精神的高度契合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帶動效應。 “點亮”一座城:無海之地孕育鐵人運動“藍海” 近年來,伴隨著嘉峪關市鐵人三項運動的蓬勃發展,嘉峪關市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這個深處西北內陸的戈壁之城正在孕育體育產業發展的廣闊“藍海”。 北京海橙體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閆猛介紹,嘉峪關市有優質的游泳水域、平整的自行車賽道、極具特色的跑步線路,是鐵人三項運動愛好者們公認的“黃金賽場”。 “學者的研究和我們的實踐都表明,我國鐵人三項運動的快速發展與西北旅游的爆發高度重合。”閆猛表示,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大有可為,前景可期。 國際鐵人三項賽、航空滑翔節、全國機器人大賽……據統計,上半年,各類賽事直接帶動嘉峪關體育消費4700萬元,間接帶動體育消費3.64億元。嘉峪關市充分利用長城文化、邊塞文化,進一步開發冰雪、戈壁、沙漠等自然資源,不斷延伸體育產業鏈。 陳學軍表示,近年來嘉峪關通過體育賽事吸引了許多資本前來投資合作,這對于開拓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巨大作用。 鐵人三項運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傳統印象中,鐵人三項是一項挑戰巨大、門檻很高的極限運動。但近些年伴隨全民健身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 今年69歲的秦朝剛2018年第一次參加鐵三賽,如今平均每個月都要參加兩場鐵三賽。“現在條件好了,年輕時我們只能在山里、河里跑,現在我每天都騎車、游泳,很安逸。”秦朝剛說。 43歲的程序員劉德斌奪得此次鐵人三項長城戈壁挑戰賽男子精英組亞軍,他還獲得了2024年西班牙鐵人三項世錦賽的參賽資格。 “我參加鐵三賽已經有8年時間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參與這項運動的人們年齡跨度越來越大,從孩子到老人,現在每次比賽都可以看到各個年齡段的參賽者,這說明鐵三運動發展得確實是越來越好了。”劉德斌說。 陳學軍表示,接下來嘉峪關將進一步發揮精品賽事效應,延長相關產業鏈,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帶動全民健身活動更好開展,“嘉峪關鐵人三項運動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
2024-07-18
2024-07-18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