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巴士底廣場不遠處,靜靜地坐落著一座19世紀的古老建筑——巴士底設計中心。典雅的建筑風格、古樸的木制欄桿、斑駁的大理石磚墻,自由與包容的藝術氣息,見證著這座建筑的百年滄桑。作為巴黎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的標志性場所,在巴黎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這里迎來了一場獨具東方神韻的展覽——“龍馬風度 體育精神——中華體育文化展”。中國體育博物館百余件自商周至今的體育文物珍品精彩呈現,與巴黎古建筑完美融合。傳統與現代、古典與時尚、東方與西方在這一時空交匯,當源遠流長的中華體育文化與古老大都會巴黎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錯金銀雕飾龍虎承弓器】戰國 1963年中國山西峙峪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石箭鏃表明,在2萬8千年以前,中國人的祖先就已經在使用弓箭。它的出現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人類生產生活和軍事技能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承弓器是配弩戰車上的專屬物件,作為戰車行進時安放弓弩的固定支架,安于弩前,左右并列,兩件用以承弓,一般設置在戰車的左側。此承弓器采用錯金銀工藝,雕飾龍虎紋飾,紋飾精美,造型生動。 【三彩奔馬馬術俑】唐代 人類馴馬的歷史已有6000年之久,馬是古代社會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裝備的重要支撐。中國的馬術活動自漢代開始興盛,唐宋時期,馬術獲得了新的發展,在宮廷中已成為一種娛樂項目。明清之際,馬術比賽和表演活動更為興盛和廣泛。這件唐三彩俑中的藝術精品色彩沉穩、艷麗,奔馬姿態舒展,馬上胡人形態神采飛揚生動展現出唐代馬術的高超技藝。 【銅中國象棋棋子】宋代 中國古代棋類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圍棋、象棋、六博棋、雙陸棋等形式,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智慧,在歷史上廣為流傳。象棋古稱為“象戲”,源于戰國六博,規則成熟定型于宋代,是古人按照軍隊布陣對敵的方法而創造的游戲。此套宋代銅象棋子共32枚,為雙面,一面為文字,另一面為相應圖案。文字刻畫精美,圖案刻畫傳神。此類銅制象棋子,也有一類稱為“棋錢”,可列入“花錢”之類別,“花錢”是相對于正式流通貨幣而言的那些花色品種繁多的非正式用品。有的上有圓孔,方便穿在一起,以防丟失。 【五彩蹴鞠紋高足碗】明代 據史料記載,蹴鞠起源于齊國故都臨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已流行起娛樂性的蹴鞠游戲。漢代開始及至清代,中國古代蹴鞠走過了一條從軍事訓練到競技、再到娛樂的發展演進之路。這件明代蹴鞠高足碗,生動描繪了蹴鞠場景。碗內側為花鳥紋,碗內底部印有紅色龍圖案,躍出海上,龍騰九霄;碗外側繪有活潑熱鬧的嬰戲場景,有一組童子進行蹴鞠活動的畫面,惟妙惟肖,充滿童趣。 【設色宮苑龍舟競渡圖卷】清代 龍舟是中國古代江南水鄉的風俗,中國文化中“錦標”一詞源自龍舟競賽。當前已有90多個國家開展龍舟運動。龍舟運動承載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蘊含著團結拼搏、勇往直前、同舟共濟等精神品質,與奧林匹克精神一脈相通。此畫卷為設色絹本,清宮舊藏,畫面中描繪了儀仗出行、龍舟競渡等人物眾多、場面恢弘的生動景象,此卷中鈐有“乾隆八征耄念之寶”“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含經味道”“乾隆鑒賞”等乾隆皇帝的璽印,彌足珍貴。 【宮廷八段錦冊頁】清代 八段錦是中國古代導引養生術,動作簡便易行,包括了身體各部分的活動,亦符合徒手體操編制的科學原則。冊頁印有“宣統御覽之寶”,描繪了多組站式八段錦動作技法,每個動作均配有對應文字描述。本次展覽還將冊頁中的人物圖像以“動態動畫”呈現,畫中人通過電子屏呈現八段錦功法,讓觀眾有更直觀的感受。 【木胎雕漆嬰戲圖盤(踢毽圖案)】清代 踢毽子是中國傳統民俗體育活動,起源于漢代,是古代“雜技”“百戲”的組成部分,技法種類多樣,花式繁多,至今仍是男女老幼喜愛的休閑健身活動。雕漆制品造型古樸、紋飾考究、色澤光潤、形態典雅,并有防潮、抗熱、耐酸堿、不變形、不變質的特點。法國文壇巨匠巴爾扎克對漆器就十分喜愛,他在《莫黛斯特·米尼翁》中,形容某個客廳硬木地板的光滑、細膩,“宛如上了仿中國漆器的油漆,煞是好看”。此件雕漆圖盤中,雕有兒童踢毽圖案,形象生動,活潑可愛。 本次展覽由中國奧委會主辦,中國奧委會新聞宣傳與文化遺產部、中國體育博物館、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承辦,以文物穿越千年,講述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搭建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展現人類對體育的共同熱愛、對體育精神的共同追求。 中國體育文物在巴黎,希冀以體育之力,點亮文明之光。 |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