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我心之所向!”入夏以來,隨著央視一套重磅熱劇《星星的故鄉》首播告一段落,越來越多的游客懷揣這樣的激情,迎著酷暑慕名造訪寧夏,親身體驗劇中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 作為一部以葡萄酒為主題的電視劇,《星星的故鄉》不僅展現了中國獨特的葡萄酒文化,更是發揮影視劇作為文旅融合重要載體的特長,將寧夏的文旅魅力推向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讓寧夏這片神奇的土地成為人們心中的向往之地。 固原市涇源縣 很多朋友重溫劇情時發現,只要細心地將劇中每一處涉及文旅的線索串聯起來,一幅“寶藏寧夏”地圖便會清晰顯露了出來。 以劇中故事發生地——賀蘭山東麓作為起點,當我們的思緒穿越時空,那來自時間與空間的碰撞便讓人為之震撼。“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岳飛的《滿江紅》自古便讓賀蘭山名揚四海。這座橫亙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的巍峨山脈,綿延250多公里,風光旖旎,人文獨特。四季更迭中,賀蘭山展現出不同的風貌:春花爛漫、夏日清涼、秋葉斑斕、冬雪皚皚。它不僅是寧夏的天然屏障,賦予了“塞上江南”的美譽,更被親切地稱為寧夏的“父親山”。 賀蘭山祁瀛濤攝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賀蘭山腳下的巖畫,是遠古北方少數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鐫刻在巖石上,記錄著先民的生產生活與美好愿景。盡管時光荏苒,巖畫已顯斑駁,但它們依然靜靜地訴說著人類歷史的故事,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游客得以窺見遠古文明的輝煌。 賀蘭山巖畫 跟隨劇情的線索,當我們的思緒回到當前,驅車北上,不久便能抵達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稻漁空間生態樂園,這里遠離塵囂,仿佛一幅鮮活的田園詩畫鋪展眼前。稻田不僅是豐收的象征,更成為藝術與生態和諧共生的舞臺。稻、魚、蟹、鴨的立體共生系統,不僅提升了農業效率,還促進了三產深度融合,展現了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游客們在此不僅能體驗農耕之趣,更能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寧夏沙湖 當我們跳出劇情,循著閃現的文旅光影細究,寧夏的魅力便更豐富的展現出來:鎮北堡西部影城,作為中國古代北方小城鎮的縮影,仿佛一條時光隧道,引領游客穿越回那些經典電影的拍攝現場。“黃沙漠漠浩無垠,古渡年來客問津”,位于銀川市興慶區境內的黃沙古渡景區里黃沙與綠野、烽火臺與古長城、黃河與渡船、灘渚與芳草、集市與游客,構成了一幅“神奇寧夏”特有的塞外風光;“魚的世界、鳥的天堂”,石嘴山市平羅縣境內的沙湖是寧夏最大的淡水湖,這里沙山高高聳立,連綿起伏,金光耀眼,潔凈無污,綿細宜人,沙山之下是碧波浩渺,蘆葦叢叢,垂柳依依,百鳥鳴集,漁歌互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中衛市沙坡頭旅游景區,浩瀚的黃金沙海之畔,滾滾黃河之水奔流而下,造就一幅壯美而夢幻的河岸奇觀…… 騰格里沙漠祁瀛濤攝 “賀蘭山下果園香,塞北江南美名揚。”在黃河的滋養下,寧夏這片土地展現出了“塞上江南”的獨特魅力。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無論是稻漁空間的生態之美,還是賀蘭山巖畫的藝術瑰寶;無論是影視作品的浪漫呈現,還是星空旅游的寧靜致遠——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寧夏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引領著文旅融合的新風尚,為游客們呈現一場穿越千年的浪漫之旅。 展望未來,寧夏文旅產業的發展還將更加注重品牌化、產品化和數字化建設。通過推出更多具有創意、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文旅產品和IP品牌,寧夏將進一步提升其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借助旅游演藝等形式,將景區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融為一體,講述動人的故事,讓游客領略到寧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韻以及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和無限可能。(寧夏新聞網記者 馬琪 圖片由寧夏文化和旅游廳提供) |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