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開羅8月28日電(記者姚兵 董修竹)埃及是最早開設中文教育的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自1958年就開始培養中文人才。經過多年發展,埃及中文教育取得明顯成效。既有歷史基礎,也有現實需求,埃及“中文熱”正持續升溫。 埃及青年青睞中文 上大學選擇中文專業、奪得“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去中國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從事中文教育工作……埃及女孩帕桑特·哈利勒(中文名詩雨)一步一個腳印,將成為一名中文教師的夢想變為現實。 “選擇學習中文是緣分。”詩雨說,“2016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當時爸爸跟我說,中國最近幾十年發展得很好,我們要向中國學習。那時我就下決心要學好中文。” 大三時,詩雨獲得了前往山東大學留學的機會。“我體驗了中國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中國的發展水平震撼了我!”詩雨說,留學期間她還跟隨支教隊伍到江西支教,這段經歷讓她萌生了當老師的想法。如今,詩雨一邊從事中文教育工作,一邊繼續在開羅大學中文系攻讀博士,“我會繼續努力,早日成為一名‘中國通’”。 近年來,像詩雨一樣熱愛中文的埃及青年越來越多。第23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埃及大區決賽5月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活動吸引超400人參加。 開羅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大四學生亞絲明·哈米德(中文名茉莉)贏得大區賽特等獎。她在才藝展示環節表演了黃梅戲,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茉莉告訴記者:“未來我想當一名中文教師,教埃及學生學習中文,努力成為埃中友誼的使者。” 獲得本次大區賽一等獎的哈桑·優素福(中文名韓帥)同樣來自開羅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他在比賽中分享了自己的中文逐夢之旅故事。 “學習中文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韓帥說,平時除了參加中國詩歌朗誦比賽,擔任主持人,他還熱衷于參加各類人文交流活動,“我不僅能學到語言知識,還能結識中國朋友,收獲真誠的友誼”。 詩雨、茉莉和韓帥只是埃及眾多中文學習者的代表。近年來,埃及中文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中文熱”持續升溫,學習中文的人數與日俱增。 埃及開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孔子學院埃方院長雷哈卜·馬哈茂德(中文名李哈布)告訴新華社記者,開羅大學孔子學院注冊學生從一開始每年不足30人到如今近4000人,“實現了顯著的增長”。 成果豐碩特點顯著 據記者觀察,近年來埃及中文教育教學成果豐碩,呈現六大特點: 一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目前,埃及每年學習中文課程的學生達數千人,在埃及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許多學生愿意自費學習中文。“埃及整體的中文學習氛圍讓我十分感動,一些學生每次上課單程通勤要兩三個小時,兩小時的課程后,他們又要踏上回程的車,就這樣一直堅持。”曾擔任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中文志愿者老師的路淼說。 二是教學質量突出。自開設中文教育以來,埃及涌現出一批杰出漢學家和中文系學科帶頭人,如曾獲得習近平主席頒發“中阿友好杰出貢獻獎”的穆赫辛·法爾賈尼教授。近年來,埃及也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青年人才,在歷屆“漢語橋”大、中學生比賽中多次摘得全球前三的佳績。 三是教育機構分布覆蓋廣泛。目前,埃及28所高校開設中文專業或中文課程,遍布各主要城市,建設4所孔子學院、2所孔子課堂,20余所中學開設中文選修課,中文全面進入埃及國民教育體系,實現了從中小學到博士貫通的人才培養體系。 四是專業選擇多樣。近年來,埃及部分高校中文系的專業設置有了新變化,除傳統公費本科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外,開羅大學、艾因沙姆斯大學、蘇伊士運河大學還設置了自費本科中文翻譯專業。此外,開羅大學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開辦雙學位自費商務漢語專業,為埃及高校中文系辦學多元化開創了新方向。 五是中小學教育試點順利。2020年9月,中埃雙方簽署《關于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2022年9月,首批12所公立中學中文教育試點啟動,2023年10月,第二批10所公立中學中文教育試點啟動。項目負責人李哈布表示,試點工作推進非常順利,選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數量多、熱情高,新學年還將新增多所試點中學。 六是實用特色突出。中埃雙方合作建立的埃中應用技術學院隸屬于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下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通信技術、機電一體化三個專業。埃中應用技術學院院長塔梅爾·納比勒說,學院每年限招150名,已有兩屆畢業生,不少人都被當地知名企業聘用,薪水可觀。 歷史現實共促熱潮 分析人士指出,埃及加強中文教學和中文人才培養既有歷史基礎,也有現實需求。 “埃及是最早開設中文教育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早在1958年,艾因沙姆斯大學就成班制培養中文人才,可以說是埃及中文教育的搖籃。”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參盧春生介紹,埃及中文教育實現快速發展,取得豐碩成果,關鍵得益于中埃關系的不斷鞏固和升溫。 進入新時代,在中埃兩國元首引領下,兩國堅定朝著新時代構建中埃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為埃及青年學習中文創造了積極環境。 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多年穩居埃及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加之中國企業在埃投資和建設規模不斷增長,學習中文使埃及青年擁有更好的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 埃及是歷史上連接東西方貿易和文化的樞紐,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綿延千年、貫通古今的絲路精神,引領中埃貿易在新時代更加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投身埃及市場。在這一背景下,加強埃及中文人才的培養有助于為企業提供優質本土專業人才,降低溝通和交易成本,服務企業“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 隨著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埃及青年愿意選擇學習中文,進而更深入了解豐富多彩、立體全面的中國。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促進民眾相知相通、達成心靈共鳴、實現發展共贏的重要抓手。以穆赫辛·法爾賈尼為代表的一批埃及漢學家將大量中國典籍、小說等翻譯推介到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更有許多埃及青年致力于翻譯中國文藝作品、電影電視劇等,在促進雙方文化交流、拉近民眾距離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埃及民眾通過學習中文,將會感知中國、了解中國、認同中國,成為對華友好的重要力量,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 |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