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8月28日電 題:巴黎殘奧會開幕式:從“諧音梗”到“哲學課” 新華社記者劉旸、單磊 巴黎殘奧會開幕式舞臺和編舞總監埃克曼先是用標題玩了個“諧音梗”,隨后用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形式將“殘健融合”上升為一個開放式哲學問題。 開幕式文藝表演主題為《矛盾:從分歧到和諧》,包含了兩個“諧音梗”式的修辭。矛盾(Paradox)與殘奧會(Paralympics)押頭韻,分歧(Discord)與和諧(Concord)押尾韻。開幕式主舞臺所在地恰恰是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運動員入場儀式是沿著香榭麗舍大街行進至協和廣場。 隨著表演逐漸鋪陳展開,記者意識到這不是簡單地抖文字機靈、玩修辭游戲,而是向世界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何理解一個對殘疾人既有包容也有偏見的矛盾世界。 埃克曼編排了兩個群體從不和諧走向和諧的故事,用創意來彌合罅隙。故事分為五個篇章,表演者中既有健全人,也有殘疾人。演出用意毫不避諱世界上仍存在對殘疾人的偏見,以及殘疾人每天面臨的挑戰,讓人思考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在第一個《分歧》篇章中,加拿大音樂人希利·岡薩雷斯的鋼琴演奏分為兩部分。當代表思想守舊的“嚴格社會”群體舞者上場時,他彈奏了很多“不和諧”音符;當代表殘疾人群體的“創意幫”舞者出場時,他彈出歡快明朗的節奏,而此時的“嚴格社會”表現得有些“無所適從”。 法國歌手“克里斯汀和皇后”(藝名)翻唱法國傳奇歌星皮雅芙名曲《不,我沒什么好后悔》。歌中唱道:“不,我不后悔任何事。我不在乎過去,帶著從前的回憶,我點燃火焰。我的悲傷和快樂,一掃而光。不,我不后悔任何事,一切從頭開始。” 第二個《我的能力》篇章以一部為殘疾人發聲的影片開端,講述了他們從最初難以接受身體殘缺,到重新獲得自信和驕傲的心路歷程。 法國“獨臂”音樂人“幸運的愛”(藝名)演唱了原創歌曲《我的能力》。歌中連續追問發人深省:“我自己的能力呢?我的身體出了什么問題?我是不是不夠完整?誰賦予你們執行規則的權利?你們又哪里出了問題呢?” 歌手演唱時,脫掉上衣,露出“殘缺的臂膀”。“嚴格社會”舞者在舞臺上踱步,觀察“創意幫”人群,陷入沉思,意識到了偏見,漸漸覺醒。 在《運動學》篇章里,觀眾似乎難以分清呈現在眼前的是舞蹈、體育比賽還是行為藝術。“嚴格社會”與“創意幫”走到一起,將舞蹈和體育融合成一種團隊合作的游戲。殘疾人和健全人克服身體差異,都參與其中,體現出鼓舞、多元、共享和包容。 在《和諧》篇章中,火炬手進入主舞臺,完成最后階段的傳遞。150名舞者手持火炬圍繞方尖碑,在法國作曲家拉威爾享譽世界的名曲《波萊羅舞曲》中翩翩起舞。隨后,火炬傳遞繼續向杜樂麗花園的主火炬臺進行。 最后的《慶祝》篇章里,舞臺色彩繽紛、氛圍無比歡樂,歌頌了創意帶來的社會變革和更美好、更包容、更團結、更積極的世界。舞臺上,輪椅旋轉著,燈光和焰火將表演推向高潮。 “克里斯汀和皇后”翻唱了法國歌手帕特里克·埃爾南德斯的歌曲《生來有活力》。表演者將色彩“涂滿”舞臺,把地面當成巨幅畫布,創作出色彩斑斕的作品。 這段表演靈感來自英國殘疾人藝術家休·奧斯丁,其代表作品是《輪椅的痕跡》。她是第一位使用輪椅在地面進行繪畫的藝術家,擅長利用輪椅創作出人意料的作品,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激發啟迪人們對殘疾人事業的思考和討論。2012年倫敦殘奧會期間的“文化奧林匹克”活動中,她創作了著名的水下輪椅表演《創造奇觀》。 巴黎奧運會后,巴黎再次迎來國際體育盛會,將殘疾人群體推到世界矚目的舞臺中央。如果開幕式的沖擊、啟發和思考,能讓人們在未來11天的賽場內外收獲新的領悟,對包容的社會生活有新的理解,在未來做出更多有益的改變,這便是殘奧會無可取代的意義、價值和魅力。 |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
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