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新聞分析:如何看待鼎泰豐將關閉部分大陸門店? 新華社記者尚昊、石龍洪 日前,臺灣中高端餐飲業品牌鼎泰豐宣布將關閉大陸地區(不含港澳)32家門店中的14家,引發一定關注。據島內媒體報道,今年1至7月,鼎泰豐擬閉店的14家門店初估虧損4480萬元(人民幣,下同)。 創立于1958年的鼎泰豐2001年進入大陸市場,以“高端小籠包”的定位建立品牌影響力。此次鼎泰豐14家門店將關張,企業方公告的解釋是“營業執照期滿且董事會未能就續展達成一致意見”。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陸餐飲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以及鼎泰豐自身創新調整不足,是此次經營變動更深層次的原因。 打開“大眾點評”和“小紅書”等App,不難看到大陸消費者圍繞鼎泰豐口味、服務、性價比方面的討論。在餐飲企業競相“卷”服務的今天,加收10%服務費、菜品更新慢等情形讓鼎泰豐遭到部分網友“吐槽”。 “鼎泰豐進入大陸這20年,正值餐飲業高速發展。大眾對每個餐飲品類內心都有錨定的價格點,海鮮類人均花費150元或許可以,但吃頓包子花100多元不太能接受?!贝箨懩巢惋嬈放苿撌既粟w志強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柳英分析認為,大陸餐飲行業創新迭代升級速度和質量快速提高,鼎泰豐競爭力相對下降。大陸餐飲消費市場表現出一些新特點,消費者更理性務實,不會為產品的品牌溢價買單,更追求質價比。此外,作為消費主力軍的年輕群體對餐飲的文化內涵、個性化服務、創新性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十年來,大陸餐飲市場風云變幻,新品牌層出不窮,除鼎泰豐外還有不少老牌餐飲品牌在大陸消費者視野中漸行漸遠。 業內人士分析,在移動互聯網平臺、資本等的賦能和倒逼下,新品牌通常較擅長捕捉市場趨勢并通過社交媒體渠道進行高效營銷,一些老牌企業則在市場敏銳度、產品迭代速度、營銷策略及與顧客互動方面顯得較保守。鼎泰豐此次關閉部分大陸門店,折射出部分老品牌在大陸市場跟不上節奏的困境。 鼎泰豐此次經營調整,本身是其根據市場需求、股東意愿等因素作出的企業行為,島內個別媒體卻借此大做文章,唱衰大陸餐飲市場及大陸經濟。對此,有識之士紛紛發出直面事實、澄清謬誤的理性聲音。 臺灣《旺報》刊發題為《大陸臺資餐飲品牌需在地化》的文章,剖析部分臺灣餐飲品牌在大陸市場被“汰弱”的原因。文章指出,近年來鼎泰豐的吸引力、客流量下滑,原因在于創新不足。鼎泰豐將中華料理標準化,小籠包等菜色保持穩定品質,但菜單更新率不高,堅守經典的優點反成為劣勢。 “一言以蔽之,市場在變。一方面,大陸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加速了市場創新,加快了汰弱留強速度;另一方面,大陸消費不再崇尚奢華,民眾更看重性價比。”這篇文章說。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門店關閉不代表品牌退出市場。鼎泰豐在華東、華南的18家門店暫不受影響。在發布關閉部分門店消息的同時,鼎泰豐也公開表示,持續看好大陸市場,將繼續關注大陸餐飲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與合作伙伴再次攜手創造新輝煌。 業內人士認為,面向未來,大陸仍是臺商臺企投資興業的最佳選擇,大陸消費端需求大而廣,期待鼎泰豐等臺灣品牌書寫更多創新發展故事。 柳英表示,大陸餐飲市場進入快速發展、競爭激烈的時期,其中蘊含廣闊機遇。大陸市場空間廣闊,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服務業產業合作是兩岸融合發展重要內容,臺灣餐飲服務業提升競爭力,將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中繼續獲得增長紅利。 |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