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9月17日發布消息,隨著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通過機械完工驗收,標志著我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工程建設完工,我國全類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建設能力實現重大突破。工程建設完工的同時,“海基二號”完成了首口井鉆井作業。此次鉆井作業較計劃節省工期8天。 國際上一般將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油氣資源定義為深海油氣,相較于陸地油氣和淺海油氣,其開采難度大大增加,往往需要更為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作為支撐。流花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共設計24口開發井,總進尺73502米,相當于8座珠穆朗瑪峰高度,這是我國首次依托深水導管架平臺,開發水深超過300米的深水油田。 中國海油流花油田二次開發項目組副總經理 馬溢:深水油田通常使用水下開發模式,投資高昂,此次“海基二號”采用深水導管架水上開發模式,可有效降低開發投資并大幅減少后續鉆完井和生產操作成本,顯著提升油田采收率和經濟性,為經濟有效開發我國深水海域油氣資源開拓出一條新路。 “海基二號”鉆井作業條件較為復雜,所在海域的海水內波流頻發,作業團隊需要將重達191噸的隔水導管逐一穿過14層水下導向槽,每層導向槽和隔水導管的間隙僅5厘米,其難度不亞于百米外連續穿針引線,施工難度極高。 中國海油流花油田二次開發項目組副總經理 馬溢:作業團隊首次在國內應用經濟高效的微型水下機器人,為隔水導管在水下精準“走位”和快速“穿梭”提供可視化指引。 此次,流花二次開發項目首口井作業相對于以往的深水鉆井作業模式,大大降低鉆井作業成本,并為后續深水導管架平臺鉆井作業提供寶貴的技術參照和數據支撐。 海上過中秋大國重器蓄勢待發 在距離陸地240多公里的大海深處,中國海油流花油田正進入投產倒計時。140名海洋石油工人進行著最后的設備聯調工作。他們也在海上新平臺迎來了中秋節。 流花油田是我國第一個深水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海域,這里水深約324米,主要生產設施包括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 目前,這兩座深海重器上所有設備已安裝調試到位,海底管纜互相連通,第一口生產井也已完成鉆井作業,只待開井生產。 中國海油“海基二號”平臺機械主操 潘國幫:原油外輸泵是“海基二號”的關鍵設備,馬上就要投產了,我想再核對核對振動值、噪聲、油位這些數值,要保證每一臺設備的萬無一失。 潘國幫,這位在海上工作了29年的老將,迎來了他在新平臺的第一個中秋。今年8月,“海葵一號”與“海基二號”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為這些中秋無法回家的員工架起了與家人溝通的橋梁。這也是我國5G網絡覆蓋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油田。 中國海油“海基二號”平臺生產操作 王贊:現在5G信號全覆蓋了,把我和家人的距離瞬間拉近,以前真的無法想象。“海基二號”的第一個海上中秋節,感覺還不錯。 流花油田開發項目總投資近90億元,計劃投產32口井,高峰日產油氣當量超多2000噸。這座深海油田的投產,不僅標志著我國深水油氣開發技術的重大突破,更將為國家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8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