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題:讓文物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回應相關問題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楊湛菲 熱門博物館“一票難求”問題如何破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進展如何?考古工作又取得哪些新進展?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5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回應了相關問題。 增強供給 優化服務 讓博物館“熱”得均衡 近年來,“博物館熱”持續升溫,一些熱門博物館出現了“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的現象。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向大家分享了一組今年的數據—— 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正式備案注冊的6833家博物館接待觀眾量達到了9.4億人次,其中暑期兩個月接待的觀眾量就達到了2.99億人次,有6個省份觀眾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萬人次。 “這些數據都說明,公眾對優質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對我們的工作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劉洋認為,“博物館熱”背后是博物館“冷熱不均”的問題,博物館從業人員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讓博物館“熱”得均衡。 劉洋表示,要在擴大優質文化的供給能力、繼續優化開放服務、積極拓展服務形式等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 針對“黃?!睋屍钡葐栴},劉洋特別提到,近期已與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進行了專題磋商,北京等地專門開展了打擊“黃?!钡膶m椪涡袆??!敖酉聛?,我們還會繼續聚焦預約參觀、講解服務等熱點問題加強規范引導,確保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彼f。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進展順利 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這次普查將幫助我們更好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家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說,普查開展以來已經基本實現了“五個完成”——完成普查機構的組建、完成普查隊伍的集結、完成全覆蓋的培訓、完成全流程的試點和完成全方位的保障。 普查隊伍有多少?關強說,各地調集各方力量,組建了普查隊5000余支,普查隊員4.5萬余名,比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從人數上增加了一半。 “目前,野外的實地調查還正在進行中?!标P強表示,下一步,將開展實地督導,赴各地現場檢查指導,加強業務支持,提供技術保障;對進度較慢、新發現力度不足的地區加強督導。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義和認定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18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十四五”期間990余項主動性考古項目有序實施……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努力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取得重要進展。 關強說,下一步將重點推動重大歷史問題的攻關,啟動實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設好國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促進多學科、跨區域專業力量資源整合,強化科技應用支撐,將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他還表示,將繼續促進考古成果的社會共享,持續推進大遺址保護利用,建設富有活力的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等,推動考古研學,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的考古體驗場所和產品,充分發揮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
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