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10月28日電 記者手記|東京晴空塔的傳統防災智慧 新華社記者錢錚 歐陽迪娜 高度634米的東京晴空塔作為日本最高的建筑物,自2012年開業以來吸引了數千萬人參觀,逐漸成為東京的地標建筑之一。 在地震多發的日本,建造如此高的建筑物,抗震容不得絲毫松懈。晴空塔是如何抗震防災的呢?記者日前和媒體同行一同前往晴空塔,發現這座通體銀白色鋼管焊接、外觀簡約現代的塔在抗震防災方面借鑒了傳統的防災智慧。 記者們跟隨工作人員進入塔的一層,在一扇門后面發現一堵帶弧度的水泥墻。經工作人員引導參觀和介紹我們得知,原來這并不是一堵墻,而是被稱作“心柱”的結構。晴空塔結構設計負責人、日建設計株式會社工程部的小西厚夫告訴我們,這根柱子是晴空塔減震的秘密武器。 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的心柱直徑8米,高375米。柱子下部三分之一與塔身之間用鋼材固定,上面三分之二是可活動部分,在結構上獨立于塔身,只通過油阻尼器與塔身相連。 地震發生時,由于塔身和心柱晃動的周期不同,整個塔的晃動就相互抵消了。據模擬測算,心柱可使晴空塔在地震時的晃動最多減輕50%,強風時減輕約30%。 小西厚夫介紹說,這個創意并非設計團隊憑空想出來,而是來源于日本傳統的五重塔結構。 五重塔是日本寺廟中常見的一種佛塔,多為木結構建筑,其中最有名的是奈良法隆寺的五重塔,建造于飛鳥時代(公元592年至710年)。在歷史記載中,五重塔曾毀于火災和臺風,卻沒有因地震倒塌的記錄。五重塔的高抗震性能有多種解釋,一種普遍說法是佛塔中心的心柱發揮了重要作用。 晴空塔設計團隊借鑒了五重塔的心柱設計,將心柱設計成中空的圓筒形,把緊急逃生樓梯藏到了心柱里。晴空塔的緊急逃生樓梯共2523級,從一層一直通往第二展望臺450米的高處。 除了自身的抗震性能,晴空塔在區域防災方面也能發揮積極作用。晴空塔位于東京都墨田區,該區都市計劃部防災科的神原正直介紹說,晴空塔距地面260米高處安裝有兩臺防災相機用于災害時的信息收集,每臺相機的拍攝范圍超過180度,兩臺相機基本能覆蓋墨田區全域。 神原正直說,地震等災害發生時,掌握區域內的道路狀況、車流及人流情況等對指揮救災非常重要。平時,防災相機也可用于監視火情等。 據介紹,這種做法其實也源自日本傳統的防災智慧。日本傳統建筑多為木結構,一旦發生火情很容易蔓延,尤其是人口增加、建筑物逐漸密集的江戶時代以后,很多地方都修建了火警瞭望臺并派人常駐,24小時監視火情。火警瞭望臺一般都設有小型吊鐘,值班守衛一旦發現火情立刻敲響警鐘,召集消防人員并通知區域內居民。 參觀結束時天色已暗,晴空塔點亮了湖藍配金色的燈光。正如晴空塔的外觀和內飾處處展現日本傳統的美和歷史文化,其防災措施也體現了傳統智慧和現代技術的融合。 |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