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國際科研機構“世界天氣歸因聯盟”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04年以來全球最嚴重的10次氣象災害都與全球變暖存在關聯,這凸顯了針對全球最脆弱人群制定氣候適應政策的必要性。 據“世界天氣歸因聯盟”近日發布的新聞公報,這項新研究顯示,自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10次天氣災害包括3次熱帶氣旋、4次熱浪、2次洪水和1次干旱,總共造成至少57萬人死亡。 全球官方記錄中最致命的單一氣象災害事件是2011年發生在索馬里的干旱,造成至少25.8萬人死亡。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加劇了干旱,降雨模式被打亂,氣溫升高,這使得土壤中水分蒸發增加。 2008年,“納爾吉斯”強熱帶氣旋重創緬甸南部,造成超過13.8萬人死亡。新研究發現,全球變暖使氣旋的風速增加了18%,而較高的海洋溫度又增加了氣旋帶來的降雨量。 2023年發生在歐洲的熱浪導致超過3.7萬人死亡。新研究顯示,如果沒有全球變暖,西地中海一些區域性氣溫峰值不可能出現;而由于全球變暖,南歐出現一些區域性氣溫峰值的可能性增加了1000倍。 “世界天氣歸因聯盟”聯合創始人弗里德麗克·奧托在公報中說,日益增多的歸因研究已幫助許多人認識到氣候變化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危險,但“將知識轉化為足夠大規模的行動尚未奏效”。 “世界天氣歸因聯盟”是致力于研究氣候變化對極端天氣潛在影響的國際合作機構,其研究團隊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氣候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 |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