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近日披露,美歐內部有官員提議,美國對蘇聯解體后從烏克蘭運出的核武器實施所謂“返還”。 對此,克里姆林宮回應說,這種提議“極不負責”。 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一方面,所謂“核武裝烏克蘭”的討論基于西方內部對俄烏局勢前景的悲觀預期,而從技術角度講則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 特朗普當選之后,西方對俄烏局勢的前景感到悲觀,因此提出了一個所謂重新核武裝烏克蘭的想法,這是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一種絕望,甚至是一種瘋狂的想法。這種想法非常危險,可能會導致俄烏沖突完全失控。 從技術角度講,烏克蘭在短期之內重新核武裝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從核原料、核技術以及搭載核武器的運載工具等方面,烏克蘭都需要很長時間準備,但留給拜登政府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因此,這種想法非常不現實。 俄羅斯的反應也很強烈。俄羅斯明確說,向戰爭中的烏克蘭提供核武器,意味著俄羅斯將會作出核反擊。 當地時間11月28日上午,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集安組織外交部長理事會、國防部長理事會及安全會議秘書委員會聯席會議上,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表示,根據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俄羅斯的核保護傘延伸至集安組織國家。 張弘分析指出,俄方的相關表態有三層含義。 第一,俄方意在進一步震懾西方。俄羅斯近期修改了核威懾政策,降低了核門檻,已經向西方發出了明確的核威懾的信號。 第二,俄方希望以軍施壓烏克蘭重返談判桌。俄美在烏克蘭問題上已經進入一個關鍵節點,即特朗普上任之前,俄羅斯仍然會繼續維持其在烏克蘭的軍事壓力,但是一旦回到談判,則意味著俄與西方之間關于烏克蘭的博弈會得到有效管控。 第三,俄方表態顯示出俄羅斯維護其自身核心戰略利益的決心和其未來的一種政策走向,要向集安組織成員國表達俄羅斯對維持地區安全秩序穩定的承諾。 |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