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 題:解決痛點、優進優出、拓展增量,一起了解海關總署十六條穩外貿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海關總署《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促進企業通關便利十六條措施》5日對外發布。一系列新舉措解決哪些難點痛點?怎樣擴大進口促進出口?如何拓展外貿發展增量?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副司長林少濱在當天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對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政策措施好不好,企業感受是關鍵。”林少濱說,通過前期調研,總體看,企業關注的痛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降成本、提效能方面。針對這一訴求,此次推出很多相應的措施。 在降成本方面,十六條措施明確幫助企業用好用足稅收優惠、降低運營成本。比如積極推動地方做好啟運港退稅試點范圍擴大后的落地實施工作,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在提效能方面,支持在毗鄰口岸的綜合保稅區設立前置貨站,可以提升航空貨物進出口效率;推廣實施企業核查領域“企業自查結果認可模式”改革,可以減少對守信企業正常生產運營的干預……這些增加便利、增進服務、增強活力的措施有助于企業穩預期、拓市場、提信心。 圍繞擴大進口,十六條措施明確要通過拓展來源、暢通渠道、服務平臺建設,豐富國內市場供給,讓世界分享中國大市場的紅利。 比如,在進口優質農食產品方面,提出加快水產品、乳品等民生產品的準入進程;針對能礦等大宗商品進口,重點推出穩步擴大進口礦產品目的地檢驗范圍,穩妥推進進口銅精礦“保稅混礦”試點。此外,積極支持擴大國際通程航班和國際航班國內段業務開通范圍,推進“智慧旅檢”建設,進一步優化旅客通關體驗,便利企業商務人員跨境往來,服務大家更好做好進口這門生意。 聚焦產品“走出去”、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16條措施也作出相應安排。比如海關將加大對外磋商和出口企業對外注冊推薦力度,同時在設施建設、衛生控制、原料驗收、自檢自控等關鍵環節為企業提供專業指導,幫助有意向的企業勇闖國際市場等。 林少濱說,十六條措施中,針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新特點,海關繼續擴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網購保稅零售進口跨關區退貨試點范圍,全面推廣跨境電商稅款擔保電子化,進一步解決企業關注的跨關區退貨難題,幫助企業降低稅款擔保成本,激發跨境電商發展活力。 針對地方政府、外貿企業關注的保稅維修、保稅再制造等“保稅+”業務,將推動進一步拓展保稅維修業務范圍,支持飛機、船舶等設備開展保稅維修業務;試點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產品保稅再制造等,進一步釋放綜合保稅區創新活力。 此外,邊境貿易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有益補充,在促進興邊富民、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十六條措施提出,進一步加大對邊境貿易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完善邊民互市貿易管理政策措施,優化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支持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促進互市貿易多元化發展。 |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