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月23日電 題:讓壓歲錢回歸年俗祝福本真 新華網記者何偉 雷嘉興 “壓歲錢到底該給多少?”春節臨近,有關壓歲錢的討論持續升溫。 近年來,一些地方壓歲錢水漲船高,從10元、20元漲到數百元,有的甚至高達幾千元,讓不少人感受到了壓力。“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發壓歲錢用光年終獎”“老人快給不起壓歲錢”等吐槽聲,引發網友共鳴。 壓歲錢原本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現實中卻逐漸變了味。有人用壓歲錢多少來衡量親情深淺、“面子”大小,裹挾著親戚朋友們一起“卷”。好像錢給得越多,就越有誠意,越能彰顯自家的經濟實力。 紅包厚了,祝福的本義卻被沖淡了,還讓親情成了負擔,實在得不償失。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給大家打了個樣。比如廣東,不少當地人“派利是”(發紅包)一直堅守著一個好傳統:只講“意頭”,不比金錢。五元十元、一元兩元,多少隨意,心到即可。有的地方,“壓歲”甚至不必用錢,壓歲書、壓歲小禮物等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還有些地方,比如近日廣西百色市發起倡議,提倡春節期間少發壓歲錢,提倡晚輩向長輩送上有意義的“祝福禮”,讓壓歲錢回歸年俗祝福本真。 不少年輕人也開始出手“整頓壓歲錢”,比如約定只給孩子發小額紅包,“圖個熱鬧喜慶就好”。如今不少家庭,晚輩向長輩“反向”送壓歲錢也漸成新風尚。 壓歲錢不在多少,真情實意才是真諦。正如網友所說,“本是圖個吉利,發多發少都是一份心意”。 |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
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