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2月6日電(記者鄒尚伯)“秦三桃義務修剪道路兩側綠化樹”“張慶妮撿到現金主動交到村委會”“董銀虎幫助張六棒家耕地”……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砂子洞村,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被一一記錄,匯總在一本本《好人好事匯編》上。 2024年夏,記者在砂子洞村采訪時了解到,從2019年起,該村便收集村中好人好事,至今已記錄400多件,匯編成冊5本。2025年年初,記者再次來到砂子洞村,跟村黨支部書記秦慧冬一起,巡村入戶,收集最新“線索”。 “你別小看這幾本小冊子,它讓村風民風越來越好。”秦慧冬說,去年有件讓他印象非常深刻的事情,村中一位五保戶撿到了900塊錢,當即挨家挨戶詢問,最后物歸原主。 “把好人好事寫在上面,配上一張照片,每戶發一本,這對于村民來說是一種榮譽。”記者跟隨秦慧冬來到村民袁明義家,提起《好人好事匯編》時,76歲的袁明義激動地打開柜子,“看,每年的冊子我都留著呢!”他告訴記者,這些年村民思想變化特別大,從扔完垃圾自覺蓋上垃圾桶蓋,到誰家遇到急事一呼百應,村民們的公德意識和凝聚力越來越強。 當記者詢問袁明義去年做過哪些好事時,他擺擺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我也沒做什么,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砂子洞村是個典型的太行山村,大山里的百姓都比較淳樸,一般當事人做了好人好事自己不愿說,我們大部分線索都是來自他人講述。”秦慧冬說。 從袁明義家出來,行走在村里,寬敞的水泥路四通八達,路面干凈整潔,村中央的廣場和小花園里坐滿了閑聊的村民。記者問起這些年村里環境的變化,村民們都豎起了大拇指。 “村容村貌的改變離不開村民們的支持,經常有村民義務清掃垃圾、掃雪除冰。”秦慧冬說,現在拓寬道路、治理河道這種涉及村容村貌的事情需要征地,只要在會上提出來,大部分村民都支持且無償貢獻自己承包的部分土地,這對于村里開展工作有很大幫助。 談話間,記者路過一處修建水渠的施工現場。村民袁衛山告訴記者,修建水渠需要清理路兩側的樹木,這些樹木都屬于村民所有。但為了解決路面積水問題,村民們都無償貢獻了出來。 湊巧的是,在修建水渠的人群中,有一位當年為了支持村中建設小花園貢獻了自己部分承包地的村民。當記者問起,他略帶羞澀地說:“為村里大伙兒服務,讓村里越建越好。” “一個點發展,多個點產生效應。”在秦慧冬眼中,鄉村治理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基礎,核心是團結,《好人好事匯編》就是村里團結發展的“聚合劑”。 秦慧冬告訴記者,山村山多地少,想要發展必須整合資源。去年村里想要在后山規劃發展200畝酸棗樹,令他感動的是,村民們非常積極地用自家承包地入股,支持村集體產業發展。 “預計今年盛果期收入不下五十萬元。”荒山搖身一變成果林,秦慧冬對未來充滿希望。 接續走訪幾家,每每問到做了哪些好人好事,村民們說得最多的依舊是——“你們去那誰家問問,他剛剛又幫著村里做了……”。一圈下來,靠著這些“小道消息”,《好人好事匯編》上又多了幾件“小事”。但對于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來說,這些“小事”如同大山一樣樸實無華,卻擲地有聲。 |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