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記者顧天成)國家疾控局2月25日發布健康科普,強調鼠疫不僅通過老鼠傳播,自然界的鼠類、旱獺等很多嚙齒類動物都有可能傳播鼠疫。圍觀和逗樂土撥鼠屬于高危行為,更不要捕捉或飼養土撥鼠。 還記得那個站立著大吼一聲“啊”的土撥鼠嗎?土撥鼠學名旱獺,是一種大型嚙齒類動物,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地區。網絡上時有部分游客在高原和草原游玩時,曬出投喂“網紅土撥鼠”的照片,卻對這種行為潛藏的危險不自知。 原來,這種看似可愛的野生動物,實際卻是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土撥鼠是我國甲類傳染病——鼠疫的主要傳染源之一。人一旦感染鼠疫,患者會突然出現高熱、淋巴結腫大的癥狀,病情常常迅速惡化,死亡可能性極高。所以,土撥鼠再“萌”,也不要與其親密接觸,圍觀和逗樂土撥鼠屬于高危行為。 根據健康科普,鼠疫主要通過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土撥鼠身上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接觸染疫的土撥鼠時,或接觸鼠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的飛沫被他人吸入后也可造成感染。 如何預防鼠疫?疾控專家提示,一是要避免接觸,遠離土撥鼠及其洞穴,不要捕捉或飼養土撥鼠;二是做好個人防護,在野外活動時,穿長袖衣物和使用驅蟲劑,防止跳蚤叮咬;三是維護環境衛生,疫源地居民應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防止嚙齒動物和跳蚤孳生;四是做好健康監測,如果接觸了土撥鼠并出現可疑癥狀,應立即前往最近的醫療機構就醫并告知醫生接觸史。 |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