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洛杉磯3月20日電(記者譚晶晶)“暗能量光譜儀”(DESI)國際研究團隊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隨著時間推移而弱化,而非傳統觀點認為的是一個恒量。 暗能量是充斥于宇宙空間的一種能量,一般認為它構成了宇宙的68.3%至70%,并且驅動宇宙加速膨脹。 DESI是由美國能源部資助、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牽頭的國際合作項目,來自全球70多個機構的9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該光譜儀安裝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特峰國家天文臺的尼古拉斯·梅奧爾望遠鏡上,于2021年5月開啟巡天任務,計劃在5年的項目期內觀測約500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從而繪制出宇宙三維地圖,幫助揭開暗能量之謎。 研究團隊19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市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全球物理學峰會”上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分析了DESI項目3年來對近1500萬個星系和類星體的觀測數據,獲得“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三維地圖”,并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超新星和弱引力透鏡等方面研究數據相結合,據此追蹤過去110億年中暗能量所產生的影響。 新證據顯示,暗能量可能并非像傳統觀點認為的是個恒量,而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弱化。DESI合作項目共同發言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教授亞歷克西·萊奧托-哈尼特表示,研究團隊看到的現象非常有趣,這意味著人類可能將迎來關于暗能量和宇宙基本性質的重大發現。 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雖然最新證據比早先的研究更有力地指向了暗能量持續弱化的可能性,但尚未達到物理學確認新發現的“黃金標準”5sigma。他們將繼續收集觀測數據,并根據更多觀測數據和未來的其他實驗結果進一步分析。 |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0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