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析冷冬現象:全球變暖使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
2013-01-03 17:54? 林暉?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新聞分析:“冷冬”背后的“熱”道理 元旦期間,一股新冷空氣的到來把本就不高的氣溫再次“吹低”。以北京為例,2日白天的最高氣溫為零下7攝氏度,堪稱今冬以來最冷白天,再加上冷風勁吹,寒意十足。 剛剛過去的12月也是異常寒冷,截至12月27日的數據顯示,全國平均氣溫為零下4.1攝氏度,比常年偏低1.2度,是近七年來12月份氣溫最低的一年。有人驚呼,冬天好像越來越冷了! 乍一看來,這一趨勢似乎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有所沖突,但氣候專家表示,“冷冬”背后其實隱含著不少“熱”道理。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高工陳峪解釋,全球變暖是長期的總體增暖現象,期間有相對暖的時期,也會出現相對冷的時期。“就好像一個鐘擺,左右擺動的兩個端點是極端暖或極端冷事件。全球氣候變暖使鐘擺擺動的幅度加大,也就是出現極端事件的強度增大,頻率也加強了。” 導致我國異常寒冷的“元兇”是頻繁來襲的冷空氣。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說,可以把西伯利亞地區看成一個“冷池子”,里面不斷蓄著來自北冰洋冷源地區的冷空氣,一旦冷空氣蓄滿就會傾瀉而出,給我國帶來大風降溫天氣。 至于冷空氣頻繁“外泄”的原因,一些專家也從全球變暖角度給出了解釋——全球變暖使北極海冰大面積融化。 簡單地說,在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容易形成冷空氣南下的大氣環流形勢。而海冰融化直接導致北極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有利于大量水汽從海洋輸送給大氣,從而帶來頻繁的雨雪天氣過程。 從衛星監測看,2012年9月北極海冰平均面積只有361萬平方公里,創下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低值。此前的最低值出現在2007年,當年9月北極海冰平均面積為403萬平方公里,在隨后的2008年冬天,我國南方出現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那么,今年冬天會出現類似2008年的寒潮災害嗎?專家表示,同樣是冷空氣南下,但大氣環流形勢和水汽輸送形勢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一樣。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說:“從目前情況看,綜合各方面的分析,發生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天氣可能性不是很大。” 根據最新的氣象預報,未來10天,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攝氏度左右,新疆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黃淮、南方大部等地雨雪天氣較多。寒冬仍未結束,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做好供暖、交通、農產品供給等各項保障工作,給百姓生活加點“溫度”。(記者林暉) |
相關閱讀:
- [ 01-03]專家:南方集中供暖不現實 應考慮代替辦法
- [ 01-03]供暖劃界存爭論 專家稱南方人習慣濕冷不宜供暖
- [ 01-02]供暖管道老化家里室溫僅10℃ 老人逛超市取暖
- [ 12-31]遼寧遼陽一周內兩發大面積供暖故障 今日將陸續恢復
- [ 12-20]北京供暖形勢嚴峻 遇氣荒黨政機關將限氣保民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