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財政補貼和補繳預繳等因素,養老金幾無余額 南都:現在大家都很關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狀況,收支結余情況每次都牽動公眾神經,總體的運行狀況是怎樣的? 鄭秉文: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的數據,2011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計收入16895億元,支出12765億元,2011年當期結余4130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9497億元,比2010年底增長了26.89%。 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市區加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5個收不抵支,缺口是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于2010年,達到767億元。廣東省的收支結余超過500億元。 雖然2011年當期結余很高,但是如果剔除2272億元的財政補貼,再剔除由擴大覆蓋面導致的“補繳”1511億元,當年的收支余額僅為347億元。如果再剔除預繳和清理歷史欠費等因素,2011年當期幾乎沒有任何余額。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制定補繳政策,可以提高當期的制度收入,但卻顯然加大了未來的支付風險。從整個養老金的收入支出情況來看,制度能夠大體維持平衡。 南都:我們也看到,全國31個省市區的養老金收支情況不一,有的結余500多億,有的卻存在很大缺口。 鄭秉文:原因有很多,首先,各地歷史欠賬不同,老工業基地和工業基礎比較好的省份的負擔要遠遠大于其他省份,因為國有企業和集體所有制企業比重較高,他們成為制度建立之初的主體。還有就是各地制度贍養率不同,凡是收不抵支的省份,基本是制度贍養率較高的省份,這里面有各省份人口年齡結構的差異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對于經濟較發達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是凈流入的,而且外來務工者參保率較高,因而會“稀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但是,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青壯年勞動力是凈流出的,而且外來務工者參保率較低,因而會“抬高”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 事實上,養老金的統籌層次低是問題的根源之一。就世界各國養老保險制度來看,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幾乎是唯一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的制度。第一,它導致制度地區間不公平,有的地區制度收入狀況較好,養老基金儲備情況較好,有的地區則相反。第二,便攜性不好,導致不同地區跨地區轉移很困難,為勞動力跨省自由流動帶來阻力。第三,為財務可持續性帶來困難。 |
相關閱讀:
- [ 01-06]股市十大猜想(一)
- [ 01-06]指數有望繼續獲得正收益
- [ 01-04]近半省區養老金收不抵支 中國企業年金覆蓋面窄
- [ 01-02]加拿大改革養老金制度 公務員推遲5年退休
- [ 12-30]2012年新增就業25萬人 居民養老金提至110元
- [ 12-28]中國公務員養老金世界最高
- [ 12-27]養老金缺口巨大 如何讓養老體系“金字塔”更牢固
- [ 12-26]社科院專家:養老金制度改革沒必要沒完沒了試點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