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養老金收支總體盈余(求證·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 單位:億元 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報告稱,“2011年我國13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養老金收不抵支;個人賬戶空賬突破2萬億元。而2012年的審計署審計結果表明,2011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2萬億。”我國養老金到底是盈余還是虧空?怎樣看待個人賬戶空賬問題?未來領取養老金有保障嗎?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專家。 我國養老金有缺口嗎? 【回應】 18個省有節余;14個省(地區)收支不平衡,但有財政補貼補足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以下簡稱報告)提出,2011年全國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700多億元。這說法再次引發人們的擔憂。 部分地區養老金存在缺口,是否意味著我國養老金收支不平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對此指出,養老金是否有缺口,關鍵要看制度是全國性的還是地區性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險法》明確的全國性制度安排,從全國的收支狀況來看,每年都在增加積累,目前全國結余額已超過2萬億元,因此,即使再多地區存在收支缺口,也不能否認全國層面結余的客觀事實。 記者發現,報告中說14個地區養老金虧空是指“剔除財政補貼”。該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教授鄭秉文解釋將財政補貼剔除在外的原因時說:“全世界比較規范的社會保障制度中,融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雇員和雇主,即社保制度應能夠自我平衡,追求本身財務的可持續性。” 對此觀點,鄭功成表示不贊同。他認為:“政府對養老金適度補貼,不僅是國際慣例,更是老年人參與國家發展成果分享的體現,是正常現象。”也就是說,在評價養老金是否虧空時,應該計入財政補貼部分。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表示,所謂社會保險,就是由用人單位、勞動者和政府三方籌資,所以政府的財政補貼是合理的。不計算政府財政補貼來談缺口或虧空是不對的,只會造成公眾的恐慌。 鄭秉文也表示:“部分省份當期收支有缺口,但是養老金發放絕對是有保障的,因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將填補養老金的缺口。”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在去年年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最大的不同在于,商業保險往往通過精確的計算和運作“以收定支”,出現“收不抵支”就很難運行下去。社會保險也要避免出現巨大赤字,但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對于社會保險制度來說,不僅看自身收支,還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等緊密相聯。 記者還注意到,一些媒體僅引用報告中部分省份虧空的觀點,沒有提到報告的另一項內容——18個省份養老金有盈余。據報告統計,剔除財政補貼,2011年18個省份盈余1957.07億元。也就是說,即使不含財政補貼,從全國范圍來看,養老金仍有結余。 |
相關閱讀:
- [ 01-21]上海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平均增加310元
- [ 01-15]英國擬提高領取養老金年齡到66歲
- [ 01-10]企業養老金連續9年上漲 替代率不及公務員1半
- [ 01-09]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 [ 01-09]國務院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 [ 01-08]事業單位養老金雙軌制改革遇抵觸5年無果
- [ 01-04]近半省區養老金收不抵支 中國企業年金覆蓋面窄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