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李克強多場合談及民生問題 彰顯理政思路
2013-01-25 15: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原標題:多場合談及民生問題 彰顯理政思路 中新網1月25日電香港《文匯報》25日刊文引述專家觀點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談及民生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空氣治理、住房保障、醫療改革等。李克強每每談及民生問題,都強調政府必須有所作為,這充分體現出這位領導人“責任、法治、民本”的理政思路。 文章摘編如下: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24日對香港《文匯報》指出,十八大后,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談及民生問題,包括食品安全、空氣治理、住房保障、醫療改革等。 竹立家說,李克強每每談及民生問題,都首先強調政府責任。此次說到食品安全,他說,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職能轉變的一個重要考量,要把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作為考量各級政府職能轉變的一把重要標尺;此前說到空氣治理,他表示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政府“必須要有所作為”。 這都表明,李克強認為政府首先應該是個責任型政府,無責任則無服務,而當前部分政府部門、機構本職工作不到位,民生問題解決不好就推卸責任,李克強的“政府責任觀”是對他們的一種批評和鞭策。 其次,法治意識。李克強曾多次表示,市場經濟說到底是法治經濟,市場化改革也是法治化改革。此次關于食品安全問題,他指出,政府的首要職責是“創造安全公平法治的市場環境”,而對不法企業和不法分子,既要用道德約束,更要用法律手段,必須“重典治亂”,這些都充分表明他以法治政的現代化思維,同時也和他本人曾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的背景相關。 第三,是民本意識。李克強多次強調政府須為民眾服務,萬事民為先。在本次食品安全會議上,他強調,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利益,要盡可能滿足人民的愿望,而柴米油鹽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并告誡:“要多思考人民關心、焦心的問題,堅決擯棄‘屁股決定腦袋’的部門本位主義。” 這些話都是他一以貫之的以民為本思想的體現,同時暗含對當前有些政府部門“官本位”、不關心民生疾苦的不良作風的不滿。 |
相關閱讀:
- [ 01-25]李克強:不搞“屁股指揮腦袋”本位主義
- [ 01-20]媒體稱李克強去年曾力主推動PM2.5數值公開
- [ 01-20]網絡化時代信息共享 李克強主張公開透明治理霧霾
- [ 01-18]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 [ 01-16]李克強: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 [ 01-16]李克強:我國糧食供需“靠天吃飯”未根本改變
- [ 01-16]李克強談空氣污染 稱治污須有所作為
- [ 01-15]李克強考察糧食局科研院:守住管好“天下糧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