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家庭農場”艱辛路 缺乏技術不懂市場成硬傷
2013-02-20 10:37? 黃津?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編者按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農場”的概念。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⒓s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由于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處粵北山區的清遠市是廣東的農業大市,目前家庭農場建設情況如何?其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農民對經營家庭農場有何企盼?本報結合“走村入戶察民情”這一活動,特推出“透視清遠家庭農場”系列報道,敬請讀者垂注。 整個蛇年春節,63歲的鄒金城和老伴都是在農場過的?!稗r場里的100多頭豬準備要出欄了,必須‘服侍’好它們,”鄒金城笑呵呵地說。這位連州市連洲鎮的農民,2003年起一家人在九陂四聯村經營著一個12畝地的農場,10年的經歷可謂五味雜陳。 最初以兩頭母豬起家,中期巨虧20多萬元舉債度日,到去年底終于還清了債務,而小孫子年初七出生,讓鄒金城今年春節過得特別舒爽?!稗k家庭農場,技術、資金和信息一樣都不能少,”他企盼,自家的農場能在蛇年實現大豐收,過上幸福生活。 自留山上辦農場 鄒金城曾是連州鎮供銷社職工,1985年停薪留職后外出經商,但總不得意。多年經商無果,農民出身的鄒金城把目光瞄準了12畝的自留山。2003年,他靠著自家的兩頭母豬在自留山開辦農場,開始了養豬、種菜創業。 當年,兩頭母豬誕下了20多頭豬崽,而豬舍的糞便則補給了菜場的肥料,如此種養結合讓他嘗到了甜頭。次年他種了10畝蘿卜,由于沒能及時掌握市場信息,運到廣州販賣時錯過了時機,“連車費也賺不回來?!编u金城說,從此,他把精力全部放到養豬上。 外出打工多年的大兒子鄒銳此時回到家里幫忙,一家人把農場辦得有聲有色,鄒銳也因此被朋友冠以“農場主”稱號?!白钶x煌的是2007年,”鄒金城清楚地記得,那年生豬價格好像搭乘了火箭一樣往上躥,價格高得讓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之前養一頭豬一般都是賺兩三百元,但那年價格從6塊多一直漲到11塊2,養一頭豬能賺1000元以上?!被貞洰敵?,鄒金城激動起來,臉上泛紅,旋即又懊悔不已:因為信息不通暢,加上沒錢擴大養殖量,那一年他只出欄了不到100頭豬,賺錢不多。 不懂市場虧老本 如此高的養豬利潤,激勵鄒金城四處借款擴大規模。為了這個占地12畝的豬場,鄒金城投入了20多萬元下去,畢生心血傾注。到2009年,他的豬場達到年出欄近1000頭生豬的規模。 但養豬的行情走勢并不如他所愿望的那么美好。從2008年開始,生豬價格就開始了緩慢下跌,11元、10元……到2009年春節過后,已跌到9.8元。見價格低迷,他意欲漲到10元后再出手。 而隨著當年媒體披露瘦肉精事件后,生豬價格更一落千丈,到了2009年4月初跌到7.6元,4月21日跌到了6.3元,幾與2006年持平?!斑@個價格賣豬,沒啥賺頭了。”鄒金城回憶說,2009年5月,生豬的整豬批發價已跌到了5塊3,愁得他幾天沒吃好飯,老坐在豬舍前抽悶煙。 屋漏偏逢連夜雨。讓鄒金城備受打擊的還在后頭:下半年豬場的豬染上了高熱癥,200多頭豬無一幸免全部填埋,多年積蓄一朝虧空,還欠下了20萬元巨額債務。 回憶當時狀況,鄒金城直言“呼吸都感到痛。”他總結,經營農場如此慘敗,一是不懂市場,掌握不了市場供求、價格等信息;二是生豬養殖粗放,技術不夠過硬。 企盼蛇年迎豐收 背負巨額債務,面對生豬價跌、利潤下降,鄒金城仍把希望根植在農場上。“價格風波肯定會淘汰一批豬場,使養豬業重新洗牌?!彼f,如何用好祖上留下的這10多畝山地,是整個家庭幸福生活的希望。 跌倒后爬起來,鄒金城充分吸取了教訓,也遇上了好時機。受惠于農戶小額貸款政策,2010年他借貸到8萬元,解決了重新啟動農場的資金問題。 為迅速了解市場動態,連打字都不會的大兒子鄒銳買了電腦拉了網線。通過網絡了解和分析市場行情,鄒銳聯系上了江蘇的豬苗供銷商,當年開始養殖石頭豬和土雜豬,并通過網絡學到了溫床培育、生物發酵等先進的生豬飼養方式。 經營家庭農場是艱辛的。10年來,鄒金城一家人沒有聘用工人,夫妻倆吃住在農場,清晨6點起床忙活,每天干足12小時,落下了高血壓、頸椎增生等疾病,甚少與孫兒共享天倫之樂;35歲的鄒銳負責農場的臟累活,運飼料、洗豬舍、清糞便,天天忙到深夜10點。 資金、信息、技術逐步到位,鄒金城的農場通過這幾年的沉淀,迎來了厚積薄發的時機。至2012年底,20多萬元債務終于還清。如今,他的豬場里的石頭豬賣到15元每斤,存欄160多頭,年出欄可望達到300頭,銷路無憂價格有保障,每頭能賺600元許。 因此,鄒金城的蛇年春節過得特別舒爽,盼望自家的農場能在蛇年實現大豐收?!凹依镞@個農場,要靠全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才能出彩,”他還表示,如果政府能在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問題上給予支持和提供服務,廣大農村里的家庭農場必能越辦越好。 “家庭農場”值得期待 近年,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就業崗位不斷增加,走出家門務工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選擇。在農村勞力遠離“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子的同時,一些地方開始出現農忙季節缺人手、務農勞動力老齡化等情況,以至農村農業種植水平不高,還有大量耕地被丟荒,威脅國家糧食安全。透過中央一號文件對“家庭農場”的鼓勵和支持態度,我們看到了一條農業農村改革的新路徑。 所謂“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先,家庭農場能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釋放農業的潛力,一方面戶主能通過租地收取租金,一方面避免土地丟荒并化解糧食危機。其次,它能為一些種養殖能手、經濟能人提供了施展手腳的新平臺;而家庭農場能在規?;⒓s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中,有望解決勞動力不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等問題,并從此提高抗風險能力。 由于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對培育“家庭農場”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忽視。相對而言,農民的信息采集能力、抵御風險能力、博弈市場能力本就非常有限,而“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主要是種植和養殖,這兩種經營方式都有著一定風險和壓力。 普通的種植業利潤不高,“家庭農場”若想通過種植來賺錢,就不能種植普通的農作物,而應獨辟蹊徑去種植利潤較高的作物。如有機稻的價格是普通水稻的數倍,近年連山縣通過與高校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發展有機稻實現農民增收超千萬元——可以說,種植高利潤農作物,技術很關鍵。對于養殖而言,其利潤普遍高于種植,但養殖業的風險和壓力相對也高,如成本大是一個門檻,防疫技術要求高,還必須及時了解市場供求關系,一旦價格暴跌,“家庭農場”可能血本無歸。連州農戶鄒金城2009年蝕老本,吃的就是不懂市場、技術不過硬的虧。 地處粵北山區的清遠是廣東的農業大市,不單農業基礎好,特別是北部山區有著優良的土地和水資源,而且農業資源豐富,清遠雞、陽山淮山、連州菜心等諸多土特產享有名氣,發展“家庭農場”潛力巨大。誠如連州農戶鄒金城所言,“辦家庭農場,技術、資金和信息一樣都不能少。”要壯大、發展清遠農村的“家庭農場”,政府和有關部門必須對“家庭農場”厚愛三分、高看一眼,特別是要從資金、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服務,讓“家庭農場”能對接并打開市場,成為拉動農村經濟發展新的支柱點。 此外,還應在財政、稅收、用地、保險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扶持,積極推廣先進經驗,讓“家庭農場”在農村遍地開花,真正造福廣大農民。(記者黃津 特約通訊員 陳楚然 黃火記) |
相關閱讀:
- [ 02-19]專家:家庭農場應防止全國搞一刀切 避免急于求成
- [ 02-19]家庭農場應避免急于求成
- [ 02-17]職業農民,不過仍然是“職業農民工”
- [ 02-17]資本不能帶著污染一起“下鄉”去
- [ 02-16]“家庭農場”讓農業發展有了新的道路
- [ 02-16]一號文件首提扶持家庭農場 專家:不能靠行政推動
- [ 02-16]“家庭農場” 符合農業發展需要
- [ 02-14]中央一號文件首提發展“家庭農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