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3月1日電(房產頻道孫建永)近日,證監會研究準備公積金入市工作的新聞引起不小的轟動。一時間,各種猜想和質疑不斷傳出。為此,相關專家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公積金入市需要謹慎。同時提出公積金利用新渠道,如設立住宅銀行,以及用于保障房建設資金。
公積金入市被指存在風險
據了解,近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將推進長期資金入市的三大措施,分別涉及保險資金、養老金和住房公積金。其中,全國住房公積金入市的相關研究準備工作已經啟動。由于公積金的增值前景牽涉到成千上萬普通的繳存人,消息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也迅速吸引了眾多股民的眼球。
市民張女士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公積金入市最關注的還是自己資金的安全問題,她說:“畢竟投入股市是有風險的。”同時,多位網友也表示存有類似的顧慮,認為應該尊重個體選擇,并稱“如果虧損,誰來買單?”
北京大學經濟所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馮科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住房公積金投入股市應該謹慎。馮科認為:“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市場,一個房地產市場,一個證券市場,還是存在一些金融風險的。”
同時,多家媒體和業內人士也對公積金入市發表觀點。《京華時報》昨天報道稱,住房公積金入市,不代表這筆全民委托資產就一定能夠保值增值。入市,不僅意味著財富,也同時意味著風險。
《經濟參考報》援引經濟學家韓志國的觀點稱,住房公積金入市要格外慎重,在長期經濟增速放緩的條件下,中國股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可能實現牛市,因此公積金入市的風險顯而易見。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認為,應當認真研究如何進一步實現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實現安全和增值的結合,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拿公積金去買股票。
專家同意公積金用于保障房建設
據中新網房產頻道了解,目前公積金的使用渠道相對狹窄。記者從現有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中發現,相關條例稱,“住房公積金應當用于職工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作他用。”另外,第二十八條規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保證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的前提下,經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準,可以將住房公積金用于購買國債。同時,條例規定了公積金的增值收益的用途,即“用于建立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管理費用和建設城市廉租住房的補充資金。”
關于公積金的其他使用渠道,馮科認為,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建立住宅銀行。馮科說:“將公積金放在住宅銀行,實現在同一個行業里資金的融通。增加收益的同時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達到更有效使用公積金的目的。”
去年10月份,有媒體曾報道稱全國公積金支持保障房試點再擴大。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對中新網房產頻道表示,公積金可進入保障房融資渠道,但前提是要保證公積金的安全。馮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可以將公積金用于保障房的建設資金,因為,“本來公積金就是用來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公積金入市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對股市的影響。據揚子晚報昨天消息稱,27日地產板塊漲幅較大,上海新梅、榮盛發展、武昌魚、招商地產、萬科A、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等股漲幅領先。(中新網房產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