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熱議常委會工作報告:重要機構 重要組成 重要力量
2013-03-05 15:13? 趙瑩瑩?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黃曉夏 黃曉夏 |
分享到:
|
“第一線”是最準確定位 王東林委員:社會上有“進入政協就是退居二線”的錯誤認識,實際上我們處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線。 “作為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協和統一戰線始終應當是‘第一線’的工作,應當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全國政協委員王東林這兩天十分興奮:除了連任倍感使命光榮,他最感慨的是自己4年前提出的一個判斷,在賈慶林代表十一屆政協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有了明確的表述——“從事人民政協工作的同志,無論是政協委員、還是政協干部,都處在堅持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第一線,處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線。這既是一種榮譽和信任,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王東林委員回憶起了2009年他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教育界委員聯組會上的發言,當時他提出統一戰線被放在“三大法寶”的首位,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理應是國家“第一線”的工作,對當時社會上認為的“進入政協就是退居二線”的錯誤認識,對部分領導干部忽視政協統戰工作的觀念提出批評。 “既然是基本政治制度,為什么被看做‘二線’呢?‘根本’與‘基本’沒有實質區別,但凡已經提到了國家政治制度‘根基’的高度,沒有任何理由不將人民政協工作看做‘第一線’。”王東林說。 王東林建議今后在任命各地“一把手”的時候,要參考是否有在統戰政協部門任職的經歷。“只有真正讓政協統戰的干部同志能夠有未來發展進步的空間,法寶才真正能變成‘活寶’。” 正如賈慶林在報告中提出的那樣,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真正把兩個‘第一線’的定位搞準,對于今后五年的政協工作意義重大。”王東林坦言自己并不是政協統戰系統的工作者,“正所謂‘旁觀者清’,真心希望未來人民政協能在‘第一線’發揮出更大的能量。” (本報記者 廉維亮) 常懷憂國憂民之心 韋建樺委員:政協委員要常想一想人民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能夠為群眾做什么。 “韋委員,你是老委員了,先講一講,給大家做個示范吧。”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第一場小組討論會上,新聞出版界全國政協委員韋建樺被小組召集人王國慶現場點將。 “我感覺同以往的政協工作報告相比,今年的思路更加務實,而且更加關注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群眾呼聲,這些特點反映了人民政協轉變作風改進文風的新氣象。”韋建樺開始拋磚引玉,“過去五年來的經驗是人民政協事業的寶貴財富,有助于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進一步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另外,賈慶林的工作報告還從6個方面對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建議,對于保證政協工作的連續性、科學性以及在新形勢下的適應性和開拓性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韋建樺委員說,政協三大職能履行的成效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比較起來,民主監督的實效,特別是對各級領導在科學決策和防止腐敗方面監督的實效,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希望和期待還有一點距離。“所以工作報告中講到不足之處時,也提到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的實效需要進一步增強。那么,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也進行了許多調研和思考,感到今后要進一步尊重廣大政協委員對各級政府進行民主監督的權利,珍惜和愛護政協委員對各級政府民主監督的熱情、能力、智慧、責任心和積極性。” 談到此處,現場的委員們不禁點頭。韋建樺委員建議,要通過制定規章、明確程序,形成機制,使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我作為一個政協委員,真心希望在今后五年中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實效能夠不斷增強,越來越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肯定和贊許。” “工作報告中說,要樹立人民政協為人民的理念,常想一想人民需要政協做什么,政協能夠為群眾做什么。我想,切實履行政協民主監督的職能,為各級政府的科學發展和廉政建設作出貢獻,這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多年來希望政協做的大事之一。” (本報記者 王天奡) 從“切西瓜”看民主監督 民進界別:不能先切錯西瓜,然后再來商量拿刀的方式。因為西瓜切開了,批判執刀人已經晚了。 “一個人用刀切開了一個西瓜,這時候有人說,你切偏了;還有人說,你切錯方向了;又有人說,你拿刀的方式就有問題。但無論這些人怎么批判執刀人,西瓜終究已經切開了。”3月4日下午民進的小組討論現場,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湯素蘭委員用這個故事拉開了她發言的序幕。 “這個場景很能代表政協委員目前參政議政的現狀。我們總是只能在政策出臺以后,發現了政策的某些弊端才開始建言獻策,但這時,錯誤往往已經形成了,或者不可逆,或者要付出昂貴的修改成本。”湯素蘭說。 “這個問題我也有同感。全國各地建了多少個主題公園和城市花園,過了幾年之后又拆掉了多少?這種巨大的浪費本來可以避免,但是因為政協沒有在事前干預的渠道,所以對此只能‘事后諸葛亮’。”現代出版社總編輯臧永清委員表情郁悶。 “這確實是政協民主監督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的重要原因。前段時間的‘表哥’、‘房叔’都是通過民間反腐渠道曝光的,這說明我們國家缺乏反腐的體制和機制,而在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發揮上,也同樣缺乏理論研究和制度的設計。政協的民主監督職能應該被賦予新的內涵。”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委員表示。 他的觀點得到了民進甘肅省委主委尚勛武的支持。“政協委員被賦予了民主監督的權利,卻沒有被賦予民主監督的工具。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職能在理論上就沒有講清楚,所以在制度上就不可能有建設,因此,一定要加強民主監督的理論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俞金堯上屆是社科界的委員。他說他之前每年開兩會的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個政協委員,而兩會結束了,就又“變”回了研究人員。“為什么?因為在制度上沒有規定政協委員在兩會之外的時間里如何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作用,制度化建設已經成為加強政協作用發揮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該到了做點什么的時候了。”俞金堯說。 (本報記者 呂巍 劉喜梅) |
相關閱讀:
- [ 03-04]協商民主:跨越再跨越——十一屆全國政協走過五年
- [ 03-04]人民日報刊文:好的政治沒有捷徑
- [ 03-03]姚明亮相兩會坐特殊椅子 吃驚10年前竟與雷鋒作比
- [ 03-03]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會文字實錄
- [ 03-03]賈慶林:完善協商制度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 03-03]賈慶林代表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 [ 03-03]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五年共提出提案1347件,提交大會發言310篇
- [ 03-02]“外交老兵”迎大考 呂新華展露親和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